画里有话|中国年更有“世界味”
图为近日,首趟中欧班列(西安)“门到门”年货专列开抵西安浐灞国际港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
图为近日,在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爱菊健康生活体验馆,消费者挑选哈萨克斯坦粮油产品。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两千年前,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古丝绸之路,悠悠驼铃见证“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两千年后,一趟趟中欧班列呼啸穿梭,“钢铁驼队”续写亚欧大陆的生机勃勃。
在琳琅满目的年货中,中国年更有“世界味”。年关将近,满载华夫饼、马卡龙、葡萄酒等欧洲食品的中欧班列,顺利抵达重庆团结村中心站,转往全国各地;陕西西安“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年货节上,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选购来自俄罗斯、斯里兰卡、格鲁吉亚等国家的商品……“洋年货”赶集中国年,老百姓的餐桌愈加丰富,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写下生动注脚。
“哈萨克斯坦的面粉很筋道,与油泼辣子、陈醋、木耳、黄花菜拌在一起,非常好吃。”在西安,一碗碗用哈萨克斯坦面粉制成的臊子面被端上餐桌,食客们对融入“丝路味道”的三秦美食,连连称好。乘着中欧班列的东风,丰富的进口商品出现在超市货架之上、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无需踏出国门、不用高昂邮费,年夜饭的餐桌“上新”世界各地“土特产”,为新春佳节添点“洋味道”,为美好生活加点新色彩。同时,中欧班列还将水饺、汤圆、春卷等中国传统年货送往欧洲,为当地华人华侨送去家乡故土之味,邀当地民众共尝中国春节味道。
让中国风走出去,把国际范引进来,“年货班列”也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见证。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在某些国家蔓延,中国则高举开放大旗,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从长安到罗马,从泉州到麦加,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传承丝路精神,助力互联互通,驶出丝绸之路新风采,跑出合作共赢“加速度”。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在新时代丝绸之路上,中欧班列越跑越快、越跑越远、越跑越好。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