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故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伍德烈 郭忠门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7日 18:02 打印

  “2021年2月份的时候,我做了一套报账材料拿去财政所报账,财政所的审核员认出了会议补助的报账表上有村干部的名字,报账被退了回来。”贵港市覃塘区某乡镇某村报账员何某某说,“后来,我自以为想到一个好办法,动了点小聪明,没想到还是被你们发现了。真不该搞这样的小把戏!”

 

  原来,何某某的“小把戏”是在更改名字上“动手脚”。因为按规定,在镇财政所领取会议补助类固定补贴的人员不能为村干部,何某某左思右想,耍了个小聪明。

 

  何某某在村干部“某某甲”名字里面的“甲”字下面加两横,变成“里”字,另一张表格的“甲”字加一竖变成“申”字。用这样的方法炮制,他又在另一个姓名里面的“旋”字加个王字旁变成‘璇’字。一番操作下来,他又拿着报财材料到财政所报销,这一次,居然顺利地蒙混过关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以及更多次。抱着侥幸心理,何某某继续着这样的报账“把戏”,还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近日,贵港市覃塘区委第二巡察组在翻看何某某所在村财务凭证时,工作人员在核对账目时,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再经过深入核对,他们发现,会议补助报销表上有几个名字既熟悉又陌生,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某村的村支书名为“某某甲”,村主任名为“某某旋”,报销表上没有他们的名字,却又有“某某里”、“某某申”、“某某璇”的签字。但是“里”、“申”、“璇”几个字很不自然,显得有些突兀,而且感觉报销表格上的临时添加笔画的痕迹明显。 

 

  随即,组员把这个疑问上报给组长,组长组织大家研判后,决定将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于是,巡察组找来该村的村民代表和党员名册进行逐一查询,并采取电话核实等手段进行查实,最终证实:村里没有“某某里”、“某某申”、“某某璇”这三人,至此,虚假报账的“马脚”露了出来。

 

  “没想到你们查得这么严、这么细,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耍这个小聪明了。”巡察组找与时任报账员何某某谈话,何某某后悔地说。

 

  最终,何某某因虚报冒领款项受到政务警告处分,违纪款2700元被追缴;因把关不严,签字同意何某某报销款项的责任领导受到约谈。

 

  随后,巡察组通过举一反三,仔细审阅该镇所有行政村关于会议补助的财务凭证,发现该镇近年来存在部分村干部违规领取会议补助的行为,涉及金额近四万元,并迅速追回。

 

  目前,覃塘区委巡察组通过督促责任单位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和警示教育,从严抓好财务支出审批把关,跟进监督违规发放补助等工作,杜绝此类事件发生。(贵港市覃塘区纪委监委、覃塘区委第二巡察组)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