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故事|破解“利益均沾”的决策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黄丽丹 林叶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9日 18:36 打印

“以集体决议的名义虚开油票报账、私占单位公务油卡,我做错了,愿意接受组织处理。”龙州县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原主任苏某在收到处分决定书后懊悔地说。

 

此前,龙州县纪委监委收到一封关于反映该县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原主任苏某违规报账等问题的匿名举报件,该信访件因反映问题笼统模糊暂存。2022年底,龙州县纪委监委信访室在清查问题线索工作中决定重启该件交由派驻纪检监察组核查。

 

核查组人员集体研判线索后,决定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的“探头”作用,调取该单位相关台账资料,详细了解相关“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单位只有3辆公车,怎么会有8张公务加油卡?这不符合一车一卡管理规定。”带着疑问,核查组继续深入查看单位公车管理台账、财务报账凭证等材料。

 

“你看这个时间记录,同一时期的报账凭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加油发票呢?”

 

发现问题后,核查组及时调取单位财务凭证进行梳理汇总,查找报账中存在的漏洞及矛盾点,发现该单位办公室人员一边用油卡给公车加油,一边另开油票在单位报账,两头使用公款。于是,核查组决定以办公室人员为查办案件的突破口,拟定谈话方案,找办公室人员深入谈话,逐一突破,挖出了单位领导班子、办公室人员虚开油票报账、私占公务油卡的内幕。

 

“对于你单位报账凭证中有大量加油发票的问题,有些发票还是外地的加油发票,这是怎么回事?你有什么要主动交代说明的吗?”

 

面对核查组的问题,苏某心中知道核查组已掌握铁定证据,不得不交代清楚。

 

“2014年初,我组织召开过单位班子会议集体研究,以领导班子工资低为由决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可以虚开油票在单位报账,由办公室人员帮忙虚假报账。2014年至2016年期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办公室人员都拿油票来报销。”苏某承认了违纪事实。

 

苏某作为单位“一把手”,漠视纪律规矩,为了谋求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借“集体决策”的名义搞“利益均沾”,纪律约束的缺口被打开,单位其他党员领导干部一一效仿,成为侵占单位公款的“油耗子”。

 

2023年8月,苏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其余涉案6人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政务记过等处分,追缴违纪款9.22万元。针对该案暴露出来的问题,该县纪委监委要求案发单位要以案为鉴,制定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以上率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守住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龙州县纪委监委)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