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故事丨自来水通了 人心也顺了
“马上就到元旦了,盼了多年的自来水终于接到家里了,水压大、水质好,生活方便多了。”近日,桂林市叠彩区纪委监委督查组在大河乡潘家村回访时,装上自来水的潘大哥爽朗地说。
此前,该区纪委监委督查组在开展乡村振兴督查时发现,潘家村村民生活用水仍然依靠简易水塔供水或井水供水,存在水源供应不稳定、水质差等缺点,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下大雨的时候,抽进水塔的地下水是浑浊的,再加上水塔底部沉积的泥沙被搅动了,水就更浑了,家里接到的水基本用不了。”
“一到秋季枯水季节就缺水,水塔和井水都干了,只能到很远的邻村去取水,生活太不方便了。”
“简易水塔水压小,晚上用水高峰期,二楼以上基本上没水,因为用水不方便,我家空闲的房子都租不出去。”
说起用水问题,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是一肚子的怨气。
“用水问题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活质量,群众连连反映,但‘饮水难’问题为何迟迟未得到解决……”带着疑问,督查组立即到村委会了解长期解决不了用水问题的原因,经向村干部询问,得知潘家村属于城郊农村,享受不了上级扶贫性质的专项拨款安装自来水政策,同时潘家村暂时未进行城市开发,乡、村两级缺少自来水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导致安装自来水问题久拖未决,出现了处在城市的边缘却用不上自来水的尴尬。
农村饮用水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督查组随即将此情况向该区农业农村局、大河乡政府、潘家村委会进行反馈,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谈话提醒,要求重视民生诉求,主动扛起责任,努力解决自来水安装资金缺口问题,尽早让群众用上稳定干净的自来水。
在督查组的监督推动下,该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向上级对口部门反映问题,并协调担任自治区政协委员的一名辖区干部提交专项提案,乡、村两级干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筹资,最终获得上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村集体、村民自筹资金共计390余万元,经过6个月的施工,320户村民年底前全部用上了自来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用心用力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以监督推动党员干部改作风,促进惠民工作落实,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叠彩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叠彩区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