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强化“三资”监管 护航乡村振兴
“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村集体资产是出租还是闲置,我们基本不清楚。现在用手机扫一扫‘智慧三资服务’的二维码,村集体资金账目、资产去向等情况都在平台上面公布,我们看得明白,心里很放心!”近日,刚拿到合山市北泗镇“联营村企”泗滨公司分红的脱贫户谭喜凤高兴地说道。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合山市纪委监委通过整合和优化各类监督力量资源,看住“三资”家底子,算好“明白账”。
紧盯村集体经济“聚宝盆”,筑牢“三资”家底防护网。“长期以个人名义持有村集体资金”“村集体资金账目管理混乱”……岭南镇某屯小组长覃某在任期间,将屯集体的收益收入囊中,在换届交接时以各种理由拒不交出村集体资金,最终镇纪委对其进行第一种形态谈话提醒,并追回了资金。为严防农村“三资”成为一些村干部的“自留地”,该市纪委监委联合组织部、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聚焦基层梳理小微权力正负面清单,出台《合山市推行村级干部“微权力”清单管理办法》,不断拧紧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监督管理的螺丝。
“目前各村都已设立村集体资金‘一村一账户’,并纳入‘智慧三资’管理系统,但账户同样需要监管,才能让数据既跑得快、跑得准,还不跑偏。”该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该市纪委监委与职能部门业务库建立系统连接,在大数据平台增设审批和“双向预警”功能,如未经审批流程擅自提款,预警信息就会同时发送给镇纪委和村委。目前已线上完成全市农村集体“三资”审批203个,发出预警信息11个,“坏账”、“糊涂账”的情况大幅缩减,小微权力得到更好监管。
清查农村集体“三资”底数,延伸监督触角算好“明白账”。农村集体“三资”家底不清楚,基础数据就不准确,农村集体“三资”的相关工作就很难开展。检查发现该市北泗镇某村出租80亩山林,签订合同租期长达30年,当时约定的租金价格显然已不符合当下的经济环境。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组织民主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查摆问题和整改整治并重,该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下沉”监督作用,并督促各镇纪委加强对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具体包括如何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做好“沉入式”监督等。
“我们联络村委、村民代表召开联席会议,针对老百姓早有怨言的‘低价合同’等历史遗留问题共同协商,最终确定整改方案。”北泗镇某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说道。截至目前,合山市三个镇均已完成各村集体“三资”底数清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45个,重新签订集体经济合同35份,涉及金额300多万元。(合山市纪委监委)
编辑:吴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