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政治品格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梁程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7日 12:13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深厚滋养和有力支撑。因此,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汲取养分,以志气正气勇气涵养“政治品格”。


  要涵养“自强不息”的风骨志气。《论语·子罕》曰:“匹夫不可夺志也。”立业,首先要立志。志气,就是为了达到目标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和气概,就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志向和意气。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盈厚重的精神特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强调要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定理想信念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荀子·解蔽》曰:“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能够产生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一个时期以来,有少数纪检监察干部不读书、不明理,或者虽读书,但不信理。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色欲、财欲等,有的以权谋私、贪得无厌;有的不守规矩、亵渎制度;有的甚至跑风漏气,成为“内鬼”。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深刻刻画了某些纪检干部贪得无厌、身败名裂、自取其辱的发展演变过程。只有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在复杂环境中坚持立场和原则,在“糖衣炮弹”的轰炸下保持初心和定力。


  要涵养“崇德尚义”的浩然正气。崇德尚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到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再到孟子“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都重视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提升,强调“德”和“义”是涵养万物的承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规范,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崇德尚义,就要厚植家国同构、精忠报国、经邦济世、修己安人的家国情怀。以国家和民族兴亡为己任,将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使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并同频共振,与时代共奋进,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发展。要正心修身,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时时慎始、事事慎微,心存敬畏,始终做到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抗得住侵蚀、守得住清白。


  要涵养“铁肩担道义”的担当勇气。“虎踞南山孰敢樵,盗渠名字却深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象征着勇敢和力量。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既要有敢于担当的虎胆之勇,又要有善于担当的虎略之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作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担当作为是一种知重负重的责任和使命。苏轼的《思治论》有语:“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意味着勇毅担当和高远境界。我们每一领域每一岗位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惟有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知责于心、履责于行,知重负重、砥砺前行,才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生光阴。担当作为是一种敢于斗争的胆识和勇气。“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夫战,勇气也”,“敢”字和“勇”字,显示了敢想敢干的气度、风雨无阻的勇气、逢山开路的毅力、开拓进取的智慧。纪检监察干部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出招、面对艰难困苦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