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古代清官廉吏|赖鹤年:敢为人先 躬身尽责
赖鹤年(1842年—1899年),字耘芝,清代广西浔州府桂平县城厢(今广西贵港市桂平市城区)人。1875年(光绪元年)中举,189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调任台湾派驻上海督办粮台兼营务处和四川省洋务、金矿、商务、保甲等局督办以及四川布政使等职。著有《历代文实》《双节堂文集》等。
家教严谨,父子进士
赖鹤年的父亲过早病故,自小由祖母和母亲抚养。在父母含辛茹苦维持生活下,赖鹤年很小就参与家务劳动,养成良好品性。因为家里极其贫困,赖鹤年到了读书年龄,仍未能进入学堂学习。但是,赖鹤年十分好学,天天跑到私塾外面听课。赖鹤年刻苦“偷学”的行为,感动了塾师黄德俊。经过黄德俊对其进行一番诗经、算术等考试后,黄德俊认为赖鹤年勤奋、聪明,是一块读书的好料子。于是,黄德俊将赖鹤年收为弟子,不但不收一分钱费用,还像父亲般给予这个贫穷学生生活照料等。
在恩师指导以及自身努力下,赖鹤年10多岁就考补博士弟子,接着又先后考中举人、进士,名震一方。赖鹤年自幼尝尽人间辛酸,并得到祖母、母亲言传身教和恩师启蒙,使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在任四川布政使时,赖鹤年专聘广西桂平名师黄寅五担任家庭教师。在严谨的家教和师教下,赖鹤年其子赖瑾于1904年考中进士,先后任清朝主事吏部侍郎、广东德庆知事等职,留下了“父子皆进士”的佳话。
敢为人先,躬身尽责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赖鹤年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后调任台湾派驻上海督办量台兼管务处。在任职期间,赖鹤年坚持公平正道办事,虽在“肥缺”却不谋私利,为维护国家利益以及民生稳定做出了积极努力。由于目睹实务发展变革及亲自参与复杂事务处理,这为赖鹤年在四川省推行实务打下基础。
赖鹤年到四川省任职时,先后任洋务、金矿、商务、保甲等督办,他敢为人先抓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示范样本。赖鹤年有留心国际形势和国内时务的习惯,也熟识国内外章程条约,他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有利于地方发展的角度,发动当地官员和民众大力开发金矿,此事为当时的创举。赖鹤年为打破各阶层的重重顾虑,还亲自到各地因势利导,反复进行宣传和动员。在大力推动下,赖鹤年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取得四川省开办10多所矿场的实效,使当时四川省矿业得到稳妥而快速的发展。
体恤民情,培育人才
赖鹤年在改任川东兵备道时,四川省各地由于洪水泛滥造成巨大损失,导致民怨载道。为堵塞洪水之害,回应民之所盼,赖鹤年经过深入现场调查等,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先后采取疏通河道、标志新滩、设局兴修水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辖区防洪能力,为四川省治理水患之害立下汗马功劳。
在兴办教育方面,赖鹤年注重专业方向,通过创立时务学堂、算术馆及尊经书院等具体措施,为培育人才提供良好环境,使之造就了大批实用可用人才。因为治理能力突出以及政绩显著,后来,赖鹤年升任四川布政使兼重庆关监督。
心系桑梓,乡贤情深
赖鹤年抱有浓浓的故乡情怀,对故乡念念不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推介,让故乡物产驰名各地,特色物产业得到更好发展。
1920年版《桂平县志》卷五十“物产之文”中,收录有赖鹤年所撰《桂谱》专文,文中对桂平肉桂的品质、性能、种植、加工、储存以及销售等一系列情况进行推介,对外广泛宣传“肉桂之乡”。由此,也可以感受赖鹤年这位清官廉吏的拳拳乡贤情。(贵港市纪委监委整理)
编辑:朱善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