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当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但仍有不少机关单位的年轻干部脚底下还缺少点“泥土”,对工作的认识更多地还停留在“字里行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轻干部要走出办公室,迈进田间地头和工矿企业,搞好调查研究,练就“走土路”的勇气、“沉下身”的作风、“讲实情”的正气,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走土路”。很多年轻干部都是从“家门”到“校门”直接进“机关门”,虽饱读诗书,但阅历有限等“短板弱项”也比较明显,难免会对基层工作不熟悉。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改革攻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如果没有调查研究,仅靠在办公室苦思冥想、查看工作资料或在网上借鉴资料“闭门造车”,那么对基层的了解也是不全面的。“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调查研究实际上就是一个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年轻干部要切实用好这一传家宝,迈开步子,走走“土路”,深入基层一线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既要到好的地方总结经验,又要到差的地方研究问题,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摸出实情、发现问题,提出可行措施,达到破解难题的效果。
要“沉下身”。“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搞调查研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避免只注重表面功夫的“浮萍式”调研以及“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的“走秀式”调研,“身入”更要“心至”,才有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困难群众时,总要亲自走进厨房、揭开锅盖,坐在床上、捏捏被褥,然后才问“还有什么困难”。有的年轻干部有时虽下到基层、深入群众,但往往放不下面子、低不下身子,常常衣不着灰、脚不沾土,“高高在上”带着“官腔”和群众交流,一路风风火火,东看看西瞧瞧,结果一无所获。搞调查研究,就要沉下身子、放下面子,在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要尊重群众,甘当“小学生”,带着感情与群众心贴心,多听“牢骚话”“啰嗦话”“丧气话”,才能拉近彼此距离,群众才不会把你当外人,才愿意给你讲真话、讲实话。
要“讲实情”。“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很多调研报告,洋洋洒洒列了许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举措,虽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却是“假大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衡量调研报告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反映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困难。如果对存在的问题欲言又止、轻描淡写,顾左右而言他,提出的解决措施只会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那么无论走访的地点再多、时间再长,写的内容再好、字数再多,也只能是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缺乏现实意义。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敢于讲真话,不藏着掖着,客观反映问题,是敢于担当的具体表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机关年轻干部要充分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敢于正视问题、直击弊端、实事求是,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基层群众的每件小事当作自己的“家事”,切实把为民服务落地落实。(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阙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