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清廉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坡屋顶、马头墙、廉语亭……一派独具“那”文化特色的人文风情;灯光海、产业村、示范点……红墙白瓦间是一条村企“联姻”构建“农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隆安县定江村宜居、宜游、宜养的美丽新画卷,是隆安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能,深入开展清廉乡村建设监督检查,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家风淳正、产业兴盛,助推乡村振兴走深做实的一个缩影。
2022年以来,县纪委监委注重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乡土建设,督导各乡镇、村居立足实际,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历史文化、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廉洁文化资源,通过“新时代讲习所”、党建工作室、农村党员培训中心、廉政书屋等大力开展清廉文化宣传,结合村居环境和建筑风貌特色,运用当地历史、典故、民俗元素,建设一批具有廉洁文化的墙绘、景观、门牌、公益广告牌等,在清廉乡村建设中打造具有本地“那”文化特色的廉洁文化宣传阵地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村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清廉乡村建设主体责任‘清’,乡村振兴建设才更‘兴’。”对此,县纪委监委积极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优势,统筹各类监督力量开展监督检查,围绕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政策落实,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精准监督检查,重点监督返贫摸排走过场、“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等项目管护不力问题,持续发挥监督的“清能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为了让清廉乡村建设在监督中结出富民强村的“硕果”,让人民群众看得“清”,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加“亲”。县纪委监委主动作为,科学谋划,在强化监督检查的同时,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等部门,选取那桐镇定江村等一批优质村作为清廉示范村进行打造。示范村以“三资”监管为抓手,通过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依托“公司+农户”优势,通过能人参与、龙头企业带动、政府监督管理等方式,着力发展符合本村的特色产业,全力打造“那乡果海”田园综合体,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在家门口致富的路子,村民也成功转型,实现“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利,就地工人化”,在就业、收入、养老等保障上建立和完善了良性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促进农户增收致富让农户看得“清”。
此外,针对村级小微权力、小额资金腐败问题易发多发、信访举报集中等问题,县纪委监委注重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一线监督、预警防控作用,督导各村把村中各类规章制度转化成可操作性强的规则条款,制定“党务、村务、财务”三开、“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和村基层权力清单及流程图,涵盖民主议事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厘清小微权利清单,尤其是对村级重大决策事项、“三资”管理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出细化要求,确保基层干部用权由集中封闭向民主公开转变,让村级权力和效益、利益既“清”又“亮”。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