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故事|“混在”耕地中的非农用地
“我刚从迷赖村梁某某家的耕地上回来,发现他家有一块耕地未种植农作物也通过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申请,这得详细审核……”
日前,象州县石龙镇纪委接到迷赖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电话后,立即对迷赖村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申报情况开展专项监督。通过调阅近两年台账查看,监督人员很快发现了申报亩数异常。
“迷赖村梁某某这户上报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亩数好像比去年多了,这是什么情况?”监督检查组人员找到村干部覃某了解情况。
“我们上报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亩数是由村各小组上报的数据汇总而来,我这边只看汇总的数据,其他的不清楚。”覃某解释道。
“梁某某由去年26亩变成今年36.2亩,他家的10多亩不是出租给板厂晒板了吗?你们有没有严格把关?”监督检查组人员拿着登记台账问道。
“可能是出租合同已经到期了吧,今年又种植了农作物,重新申报了。”覃某补充道。
“对于耕地补贴申请你们是否有到实地核实过,有村民向我们反应梁某某出租的耕地上目前未耕种农作物,你解释一下这个情况。”
“这个具体的情况要问一下黎副主任,他是迷赖村的包片干部,我是按他汇总好的数据统计的。”在有力证据面前,覃某开始变得紧张不安。
随即,督查组找到黎副主任进行谈话了解。
“黎副主任,梁某某的一块耕地目前未种植农作物,为什么给审核通过了?”
“村里那么忙哪里能一个一个地看那么仔细。”面对督查组的提问,黎副主任还显得有点气恼。
“按要求对补贴面积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如果补贴错误发放了,群众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后还怎么取得群众信任……”经过督查组工作人员的教育,他也承认了错误。
原来,迷赖村小组长提交耕地补贴申请材料后,他随意检查了一次,未严格按照补贴范围、标准等内容对村进行认真审核,造成已经改变了用途、“非粮化”的耕地也通过了审核。
经查,迷赖村2023年不符合申请耕地地力保护面积16亩,涉及农户2户。该镇纪委迅速制定工作方案运用“第一种形态”,对迷赖村包片干部和村委主任等3人进行了谈话提醒,并要求限期整改,有效守护了惠民资金发放。
针对该案暴露出的问题,石龙镇纪委督促相关单位以案为鉴,举一反三,重点整治非农地违规领取补贴问题,对落实政策不力、敷衍应付的进行约谈、批评、通报,确保惠民政策落地落实,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编辑:周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