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谈|以有力监督打通堵点淤点难点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护航清障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罗荔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1日 18:38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以有力政治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切实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把监督融入中心大局,切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找准政治监督立足点,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细。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必须紧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国之大者”,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护航经济发展稳进提质。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统领工作,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置于大局大势中谋划推进。聚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五个更大”重要要求,紧扣自治区党委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市委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玉林实践,紧盯县委加快建设“一城五区一美”新兴业和打好“八大战役”等重要工作部署,构建“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实行“一季度一主题”监督,拉条挂账、专班推进,推动全力抢开局、拼经济。牢牢牵住“牛鼻子”,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突出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健全日常廉情即时抄告、重要廉情定期专告等提示机制,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履责约谈”,督促其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构建形神兼备的监督体系,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护航高质量发展。

 

  找准作风建设着力点,坚决清除政策落实“拦路虎”“绊脚石”。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检验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的标尺。要紧盯政策落实、惠企服务、行政审批、执法监管等关键环节,制定《“清风入企·护航发展”专项监督工作方案》,明确5方面18项监督重点,以纠治“蜻蜓式、咸鱼式、蜗牛式、蛀虫式”四式干部为切入口,开展“访百企、解难题”活动,对“空”落实、“蛮”执行、“懒”干事、“慢”行动、“乱”作为、“假”政绩等问题,加大追责问责力度。注重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出台正负面清单“双十条”,设立27个驻企廉情监测点,搭建微信扫一扫“民呼我督清风码”、信访举报“绿色通道”等掌上监督平台,鼓励企业和群众参与监督,推动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形成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纪委监委跟进监督的服务模式,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挥正面典型引领作用,重点面向基层一线干部、急难险重岗位、经济发展部门,选树服务基层、奉献发展、清正廉洁的“勤廉”先进典型,利用新媒体平台、兴业县家风馆等载体,讲好清风故事,营造清廉干事氛围。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回访教育工作,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着力解决政策创新突破和落实超常规举措的后顾之忧,激励干部履职尽责、服务发展,释放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正能量”。

 

  找准专项监督落脚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稳则民心稳,民心稳则天下安,贯彻落实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必须把保民生作为重中之重。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以监督护航民生福祉,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完善领导班子蹲点督导、提级监督机制,盘活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理财小组等基层监督力量,建立乡村振兴监督工作站,推行“点题整治”,深入纠治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生态环保、耕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米”,推进传统监督手段与信息化手段深度融合,迭代升级政治生态监测系统、民生资金大数据监督平台、“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三大系统,不断完善政治生态评估、国有资产、奖补领域、工程项目、“小微权力”监督等应用场景,构建贯通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纪检监察体系,提高基层监督治理效能,凝聚齐心协力促发展的强大合力。(作者系兴业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编辑:吴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