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修正错误的政治担当开展调查研究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覃宝亮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0日 18:41 打印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正在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面临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对前进道路上未知领域的探索,有的是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或失误的纠正。为此,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科学的解决方法、勇于修正错误的责任担当解决实际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要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就是指出我们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失误,同时又为我们修正错误指明了方向。

 

  历史证明,调查研究是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的钥匙,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石,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教诲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中央提出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既是新时代背景下深刻把握世情党情民情的迫切需要,也是凝心聚力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必然要求。这次提出调查研究十二个方面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具体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将会有着各自不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建设壮美广西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等,都需要以修正错误的担当去调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使每个问题都有务实管用的破解之策。

 

  有修正错误的担当,首先要端正态度。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制定党的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因此,必须端正政治态度,加深思想认识,明确目的任务。敢于修正错误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把自己存在的短板找出来,正视自己的短板,对症下药。这不仅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问题,也是领导干部道德品质问题,更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问题,每一位调查研究人员都应当从党的初心和使命上高度重视。

 

  有修正错误的担当,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调查研究是对党和人民负责,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方向和目的,善于修正错误,又不回避问题。决不能因为自己出台的政策、采取的措施存在短板甚至失误而隐瞒真相,甚至为规避纪委监委的视线而护短掩盖实事。要力戒不实事求是、报喜不报忧的自夸式的调研。如果调研只走事先设定的线路、找爱说恭维话的人、听好听的话、赞美的话,那就彻底违背了调查研究的初衷。比如,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某些地方存在产业可持续性不强、某些合作社形同虚设、农民收入不稳定、饮水困难等问题,都是脱贫攻坚留下的短板,原因多种多样,唯有坚持实事求是,深入群众,倾听百姓心声,多维度了解实情,找准对策,才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之中带动乡村振兴,缩短城乡差距。

 

  有修正错误的担当,就要将破解之策付诸行动。只找到存在的问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把解决问题的有效之策束之高阁,将是一种惰政懒政行为,给事业带来极大损害,因此,不仅要通过调查发现问题,更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古语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时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只有真正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才能在新形势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才能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出新的贡献,行稳致远地实现奋斗目标。(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