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提出“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的重要论断。周恩来同志强调,我们下去调查,必须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事物总存在内在的矛盾,要分清主次;总有几个侧面,要进行解剖。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永远的、根本的工作方法。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经典论断,都是新形势下我们开展调研要恪守和遵循的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把调查研究作为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将调研结果作为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才能为做好各项工作、担当作为打下扎实基础。
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花式”调研:有的是“走马观花式”调研,装模作样、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有的是“盆景式”调研,看示范样板,听标准汇报,变成“精品游”“盆景展”。有的是“脱节式”调研,只注重调研形式不注重实质,调而不研,只做材料的统计师、收集员,不做材料的分析师、研究员。如此的“调查研究”,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带偏决策方向,甚至发展成为庸政懒政。
调查研究,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脚下有泥,心中有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当前,党员干部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但与群众面对面坦诚交流不能少,在实践中点对点、实打实查摆问题不能少。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办公桌搬到基层社区,将议事会开到老乡家门口,方能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架起干部群众连心桥。
调查研究,要从实践出发。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实现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促进、循环往复,往往能有效推动工作,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身能力。进而言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在突出矛盾的破解中、在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中,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敢于接“烫手山芋”,多钻“矛盾窝”,才有助于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调查研究首先是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避免出现“走过场”“被调研”现象。调查研究除了要看,更要问、要听、要交流,通过集体座谈、个别问询、随机走访等形式,走进群众的“后院”与“角落”、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零距离”的交谈,鼓励群众讲真话,将下村调研做成倾听真声音、发现真问题、提出真决策的“真材实料”。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不能丢。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扎实做好调查研究,需要我们自觉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关注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了解群众的最大关切、最想解决的现实问题。
做好调查研究,是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方法,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积极在调研研究工作中锤炼自身,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推动纪检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