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乡村别样美
“支书,开春正是农忙的时候,村里的水利工程进度如何,何时能够完工?”不久前,在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西南村,每月一次的清廉乡村工作例会正通过手机“云直播”进行。
“水渠目前还有一小段施工会影响到附近的高速公路,目前正在协调解决,估计今年4月份完工。”直面村民提出的问题,西南村党支部书记曾南给出解答。
这个清廉乡村工作例会中村民关注的村屯水利工程,长约13公里,总投入100多万元,惠及周边5个村屯的农田灌溉。虽然工程量不算大,但涉及项目经费较多,部分村民对此心存疑虑。一名村民就曾在直播会议上话外有音地说:“支书,这个水利工程怎么这么久没修好,是不是没有喝到酒呀!”
“每次直播都会跟大家报告工程进度和遇到的问题,涉及村里利益的大事,村委都会全力配合和支持。财务都是公开透明的,有纪检监察干部的督促和检查,还有村里群众的监督。”
“是的,村委为了这条水渠都在积极解决目前遇到的困难。”
……
参加“云直播”的不仅有村干部,还有驻村第一书记、村民代表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坦诚交流,消除了部分群众的误解,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过去村干部办事,总有村民误认为村干部‘捞油水’才这么卖力。现在村务更加公开透明,村干部带领群众做什么事大家都特别齐心。”曾南说。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西南村通过组建阳光监督微信群,以微信“云直播”的形式召开例会,发布村务动态、村集体经济运行等情况,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西南村依托片区人大联络站、监督工作站,让村民共同参与村级事务,形成了“三治”理念与清廉乡村建设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在八步区,像西南村一样打造“云直播”“联络站”“监督工作站”三个平台的村屯不在少数,通过构筑线上线下的村级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有效促进了乡村治理和谐有序。
贺州市八步区步头镇黄石村瑶绣基地将清廉教育与民族元素融合起来,传播清廉文化。王海波/摄
“党风正则人心向,政风正则令畅通,民风正则富思进”……来到步头镇黄石村瑶绣基地,村民们身着过山瑶民族盛装,唱起嘹亮的清廉山歌迎接来客。
瑶绣基地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瑶族文化基地,也是全国最美家庭、瑶绣非遗传承人李素芳的家,以此为依托打造的家风展示馆,将清廉主题与民族元素融合起来,展出了瑶药清廉锤等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
2022年以来,八步区从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中汲取养分,探索打造“民族+清廉”建设品牌,依托民族特色文娱活动、方言宣讲台、家风展示馆等阵地,通过山歌、快板、舞蹈、刺绣、剪纸等形式,开展党章党规、清廉建设宣教活动。如今,南乡镇的“壮话山歌”、黄洞瑶族乡的“瑶乡夜课”、瑶秀基地的文创产品等,已成为响当当的清廉文化传播载体。
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淳的清廉文化,为八步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廉”动力。
走进大宁镇公保村香芋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栽种芋苗。“这两年市里大力发展香芋产业,还帮找销路,而且政策扶持力度很大。收购价格是每斤2.2元左右,每亩收入7000元左右。”香芋种植户罗云已按规定领到去年申报的种植200亩香芋补助、农用机械设备补助,她说,各项助农补贴发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还有监督工作站人员实地核查。
如今,在八步区各村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香芋加工企业,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2022年八步区香芋种植面积4万多亩,总产值达3.8亿元。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