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强化“第一种形态” 扎紧“第一道防线”
“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不应该只出现在单位的各类民主生活会上,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日前,巴马瑶族自治县召开全县纪检监察业务专题培训班,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韦健强调,只有树牢正确的执纪导向,主动靠前监督,才能阻止、挽救我们的干部迈向更深的泥潭。
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突出问题导向,开展“靶向治疗”,通过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手段主动靠前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轻微违纪问题,综合考量问题发生的性质类型、情节轻重和相关人员工作情况、一贯表现、认错态度等,通过谈话提醒、责令检查、批评教育等方式予以处置。2023年以来,该县已利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谈话提醒7人次,责令检查2人次,批评教育14人次。
该县研究制定了问题线索处置专题会议制度,对问题线索的处置意见采取集体研判,使用谈话函询,特别是谈话方式处置问题线索,充分发挥组织信任和关爱作用。要求办案人员谈话前做足准备工作,因人而异制作谈话提纲,厘清谈话思路,明确谈话重点。谈话中注重把握“三个优先谈”和“三个不能谈”,将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贯穿始终。谈话后认真审核研判,提出处理意见报审,并同步做好心理疏导或提醒诫勉。同时坚持“谁谈话函询谁跟踪抽查”的原则,将群众反映问题强烈的谈话函询了结件作为重点,对谈话情况和函询说明进行抽查复核,有效防止了敷衍塞责、隐瞒事实、欺骗组织等问题发生。
此外,该县还坚持对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了回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除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以外,将“因失职失责、违纪违法问题受到诫勉、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问责的党员或监察对象”也纳入回访教育的范畴,并坚持对症下药,量身定制“回访套餐”, 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真正让回访教育走进内心、感化人心。(巴马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