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务实高效的为民窗口 推进“办成事”
连日来,广西纪检监察网、广西法治日报、广西日报等媒体先后刊发了河池市监督推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成事的文章,关键词直指“为民窗口”。
营造务实高效的为民窗口首先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其次,要主动接受监督;第三,要善于发现问题;第四,要有科学创新的方法。
据媒体报道,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进一步畅通政府与公众互动渠道,有效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河池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河池市大数据发展局在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探索设立“办不成事”监督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个快捷有效的反映问题的渠道。窗口专接“烫手山芋”、专解“急难愁盼”、专治“疑难杂症”,让各类“办不成”的事有处问、有人管、有人帮。这是当地培育廉洁、高效、公道、正派的机关作风,打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一个生动实践。
建设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政府活动的根本要求,打造务实高效的为民窗口又是建设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基础。设立“办不成事”监督窗口,聚焦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实行无缝隙闭环管理,让群众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归,这是政府部门工作中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具体实践。在不断强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当下,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市上下各部门借鉴和思考,打造让群众能找得到、看得见、办成事、办好事、满意而归的务实高效的为民窗口,以实际行动推进政府的自身建设。
某些政府部门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遇到各种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有让群众“办不好”“办不成事”的现象发生,有的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怪,或者部分办事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不担当、不作为、能力不足等现象;有的是受政策不明、协调不畅、流程不优等客观因素影响。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有懒政行为,必须及时对反映事项逐一过筛、分析研判,解剖细致,深挖背后的原因,以科学有效的办法化解问题,规范行为,让为民窗口成为取信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的窗口。
营造务实高效的为民窗口首先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要始终强化宗旨意识,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自觉养成作风建设的习惯,把作风建设当作一种自觉修养,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要深怀为民之心,善谋利民之策,常思便民之举,多干惠民之事,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其次,要主动接受监督。要不断锤炼政治能力,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自觉增强自身的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自律,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切实践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河池市市政务服务中心以“办不成事”反馈的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等指标作为量化标准,加强对办事窗口的监督管理,将办事窗口办理情况作为政务服务中心“红旗窗口”“服务之星”等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中心各办事窗口对于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扣分,并取消评先评优资格。这就是主动接受监督的表现。第三,要善于发现问题。要从政策法律上去检验自身工作是否存在偏差;从目标任务上检查工作完成度;从效率上检测自身业务能力水平情况;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来衡量自身的能力和形象。第四,要有科学创新的方法。采取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办件登记制等制度,按照“受理群众诉求、建立登记台账、协调部门推进、跟踪督办落实、监督整改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及时登记台账,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动,联合解决群众急难之事,这是一种科学务实的方法。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工作流程和方法,要不断根据变化的形势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推动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切实让有限的行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服务效能。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搞好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发扬实干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只要我们狠抓作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就会做出让人民满意的实绩。(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