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廉于心 思廉于行
百花之艳,我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媚态的高贵。古往今来,莲花被喻为清正廉洁的象征,包涵不随世俗、不染纤尘、洁身自爱、品格高洁的深层寓意,赢得人们的赏识和尊重……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植有一朵纯洁高雅的莲花,让她留驻心间永恒绽放。
纵观浩瀚的历史长河,奔腾浩荡之中不乏如莲花一样高洁溢香的志士英雄,他们心底无私天地宽,心中无邪正气扬,始终走在坚守清贫、廉洁无私、拒绝贪图的心路上。诸如孔子的“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包拯的“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岳飞的“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他们都唱出了廉者高洁情操的美丽诗篇,成为历代仁人志士纷纷效仿的楷模。
在党的百年征程中,在共和国的记忆里,老一辈革命家的清廉故事如阳光普照大地,如星辰闪耀夜空,给人温暖、给人方向、给人力量。1973年9月,周总理请工作人员到杭州“楼外楼”酒家吃饭,省里的同志说由地方报销,总理坚持要自己付钱。店里的同志知道不收钱总理会生气,就收了10元。谁知周总理却说:“不够的,要同一般顾客一样收。”店里只好又收了10元。没想到总理还是觉得不够,又让警卫员给宾馆留下10元钱补交中午的餐费。后来店员细算了一遍,餐费仅仅19元多一点。新四军将领彭雪枫在革命年代的困难时期,尽管胃病缠身,他却坚持要和战士们同吃大锅饭。“有权不谋私,为官一身轻”是彭雪枫也是整个新四军坚守的信条。严以修身的好干部杨善洲,舍弃了本来可以安享的晚年生活,把自己退休后的22个春秋扎根大亮山植树造林,把昔日的荒山装点成苍翠的绿洲,在临终前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从1951年参加工作到2010年去世,整整59年,杨善洲工作攒下的钱还不足1万元。还有李大钊、谢觉哉、孔繁森、洪学智、卢永根、张富清等等革命前辈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和传承。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领导干部顶不住诱惑,腐化堕落与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与党员干部的基本准则格格不入,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离心离德。在金钱美色面前纷纷倒下,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查处“四风问题”,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老虎拍苍蝇”,赢得了党心民心,使党和国家的“肌体细胞”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活力,祖国的大江南北日益展现出新的气象。
清廉如水,心若荷香。作为新时代的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时时照照镜子、常常自敲警钟,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让清廉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用忠诚与坦荡绘就如莲花一般绚丽多姿的人生蓝图。(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