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实现稻鱼养殖梦
近日,我和同事再次来到龙州县彬桥乡清明村板谭屯的稻鱼养殖基地进行回访,只见该村党支部书记梁志恒正带领十几个村民在稻田里捕捞田渠内的稻田鱼,大家三五成群,分工协作,你捕鱼、我装车,鱼儿在稻田里溅起层层水花,尽管弄脏了他们的衣服,也难以掩盖大家丰收的喜悦。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谷可以净化水质,减少鱼病,同时鱼儿游水肥田,实现生态循环的‘稻鱼共生’种养模式。”看到我们,村民们便走了过来和我们聊起了家常。看到大家开心的样子,我们深感欣慰。
去年6月份,我和彬桥乡纪委书记林美英在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工作时,遇见了满面愁容的梁志恒。
“稻鱼共生养殖是我们的愿望,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准备,通过村民共同商议、实地考察,决定在村里推进稻鱼共生项目,但是现在感觉实现不了啦!”梁志恒垂头丧气地说道。
原来,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梁志恒想把村里连片的一片土地建成稻鱼共生基地,通过在稻田里放养草鱼、鲫鱼、花鲢、白鲢等鱼类的生态种养模式让稻谷和渔获“双丰收”,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但是图纸规划显示该片土地实为“旱地”,这就意味着这片“旱地”不能种植水稻,就没有水养鱼。
“除非能和规划部门等相关单位协调,把我们这片‘旱地’搞成高标准农田,就有机会实现稻鱼共生项目了。”梁志恒说。
针对梁志恒的诉求,我们首先通过走访群众、实地查看等方式, 并与彬桥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方讨论该项目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全面清查该乡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督办台账,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保质、按时完成。
通过我们的督促和协调,彬桥乡党委、高标准农田建设方以及村民代表通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这个提议对农户增收、农田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益处。决定由彬桥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与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对该片土地进行规划调整。
由于涉及规划调整,我们强化对该片区的种粮一次性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产业发展项目等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督促该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与项目施工单位及时沟通对接,项目一个月内就完成了规划设计调整。调整后原先为旱地的60余亩土地改为了水田,融入村上的稻鱼共生项目,由村委指定专人统一管理。
去年8月上旬,村民往稻鱼养殖基地投进了鱼苗,聘请了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今年春节期间,稻鱼共生养殖项目喜获丰收,各种鱼类达五万多斤,板谭屯平均每户家庭增加收入5000余元。
“当前天气比较干旱,控制好已收割稻田的蓄水水位是‘稻鱼共生’种养模式的技术关键。”梁志恒表示,打算在今年国庆节期间向公众开放垂钓,推出赏鱼、捉鱼等观光娱乐项目,全力做好农旅融合文章,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持续增收。(龙州县纪委监委)
编辑:吴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