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监督推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成事
“有了‘办不成事’窗口,之前办不成的养老保险业务现在很快就办好了。”近日,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河池市东兰县隘洞镇的韦大哥对正在监督检查的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说。
之前,由于韦大哥在改名后未及时修改养老保险账户姓名,且记不清改名日期,导致养老保险业务无法办理。韦大哥到该县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跟进核实,与东兰县公安局、东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联系,经过多次协调沟通,找到了韦大哥原户籍,据此对其养老保险账户姓名作了相应修改,韦大哥得以顺利办理业务。
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进一步畅通政府与公众互动渠道,有效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河池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该市大数据发展局在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探索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个快捷有效的反映问题渠道。窗口专接“烫手山芋”、专解“急难愁盼”、专治“疑难杂症”,让各类“办不成”的事有处问、有人管、有人帮。这也是当地培育廉洁、高效、公道、正派的机关作风,打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一个生动实践。
小窗口联系大民生,“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聚焦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实行无缝隙闭环管理,让群众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归。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办件登记制”等制度,对于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窗口值班人员为首办负责人,按照“受理群众诉求、建立登记台账、协调部门推进、跟踪督办落实、监督整改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及时登记台账,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动联合解决政务服务中“办不成事”问题。同时,该市政务服务中心还以“办不成事”反馈的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等指标作为量化标准,加强对办事窗口的监督管理,将办事窗口办理情况作为政务服务中心“红旗窗口”“服务之星”等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中心各办事窗口对于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扣分,并取消该窗口单位及工作人员当季的评先评优资格。
为确保“办不成事”到“办成事”,该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执纪问责职能,以派员驻点监督、列席民主生活会、不定期抽查工作台账等方式,及时了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情况,对反映事项逐一过筛、分析研判,深挖背后的作风不实、政策不明、职责不清、流程不优等问题,推动职能部门主动作为,狠抓作风建设,促使行政效能提升。
符合政策马上办,疑难杂症推动办,推诿扯皮责成办,应办不办监督办…… 该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和群众需求导向,强化监督,切实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管理制度与工作条例,建立高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协调各方的优势,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建立“横向、纵向、内外”联动机制,尝试将“领导带班制”融入其中,协调各职能部门领导定期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接待办事群众,现场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开通以来,全市各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共受理业务60件,按时办结60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切实让有限的行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服务效能。(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