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以清廉建设的实际成效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张敬 潘国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0日 09:55 打印

  丝路集团、轻纺城、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宜州、天峨、都安荣获“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设区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16元......

 

  2022年以来,河池市各级党委(党组)把清廉河池建设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上持续发力,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以清廉建设成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制度建设,细化权责清单

 

  在推进清廉建设中,该市坚持自治区有部署、河池有实招、清廉见实效,注重拓展风清气正新河池工作内涵。

 

  早在2021年8月的中共河池市第五次党代会就确立了“六新河池”的奋斗目标,对“建设风清气正新河池”作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各级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干部队伍作风更加过硬,政治生态更加清朗”的具体部署和要求。

 

  在落实关于清廉广西建设大背景下,该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凭借“六新河池”这块好“基石”,全面推进清廉河池建设。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清廉河池建设的实施意见》《清廉河池建设重点任务清单》《清廉河池建设责任清单》等,聚焦“四清”目标,细化5个方面23项具体措施,构建市委领导、纪委监委监督推动、牵头单位组织实施、责任单位齐抓共建的责任机制,把清廉建设融入河池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凸显特色,打造廉政文化“河池品牌”

 

  河池不仅仅是红色革命老区,还是“世界长寿之乡”“刘三姐故乡”“一代廉吏”于成龙初仕地,这些资源积淀了河池丰厚的廉洁文化底蕴。

 

  近年来,该市深入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清廉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河池品牌”,推动实现社会清朗建设。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用好韦拔群、韦国清等本土红色资源,把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串联成“红色之旅”,打造一批红色地标;充分挖掘一代廉吏于成龙初仕之地的廉政文化根基,将于成龙公园、于成龙古道、于成龙影视基地等廉洁文化资源串联成线,打造高品质的“于成龙廉政文化旅游专线”;创新开展清廉景区建设,将巴马国际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打造成为寓“廉”于“游”的清廉景区。同时,用好用活特色民间艺术形式,深入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社区、乡村、家庭,开展唱清廉山歌、诵清廉诗词、书清廉春联等主题活动,推动形成全体社会成员崇廉尚洁、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浓厚氛围。

 

锚定目标,全域推进清廉建设

 

  机关、村居、学校、医院、企业……聚焦权力集中、资源富集、资金密集、攸关民生的重点领域,各清廉单元牵头单位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打造一批清廉建设示范标杆,通过以点带面,形成清廉建设全域推进、全面共进的良好态势。  

 

  机关单位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也是廉政风险较多的部门。该市把“作风建设”作为清廉机关建设总牵引、总抓手,及时在全市开展作风大查摆大整治活动,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尸位素餐、不想干事”“精神萎靡、不敢担当”等 “八弊”顽疾,形成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推动机关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

 

  在诸多清廉单元建设中,和百姓关联紧密的清廉医院、清廉学校备受社会关注。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以查处的医疗卫生领域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认真查摆整治收受“红包、回扣”等不良之风,7名卫生系统干部主动交代收受红包、礼品等违纪违法问题。

 

  在清廉学校建设中,该市加强对学校基建、招生考试、教育收费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集中解决好损害师生利益的突出问题。先后对9所存在乱收费学校及相关责任人立案审查调查,涉嫌违纪违法金额270多万元;清退小学生课间餐费122多万元。

 

  村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宜州屏南乡合寨村把“清廉村居”建设与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创建乡村振兴廉情监督联络站,廉情监督员按照分片包干,紧盯惠农政策、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领域开展监督工作。如今的合寨村已被评为自治区清廉乡村示范村。

 

  河池市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清廉河池建设,绘制“建设风清气正新河池”新画卷,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池篇章提供坚强保障。(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