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时代纪检监察铁军要涵养四种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重要讲话中指出,“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忠诚于党、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善于斗争……以铁的纪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铁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发出了新号令,提出了新期望新要求。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通过学习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使我从中汲取了坚定信念的“养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提升了修心强身的“路径”。
要有“忧其民者、民亦忧其忧”的民本情怀。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要将人民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要有“乐忧”之心。《孟子》有云“忧其民者,民亦忧其忧”。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把群众的忧苦当作自己的忧苦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纪检监察干部要常忧百姓之苦,要以“忧”为“乐”,而不以“忧”为“烦”。要真正看得见群众的疾苦,装得下群众的牢骚,经得起群众的“挑刺”。只有心中有民,才能放得下“官架子”,才会多走羊肠岔道察民情,多走田埂小路沾泥土;才会多讲乡土话,多掏心窝子,多看百姓后院偏屋。扎根大地,方知风雨岁寒;扎根群众,方知深山乡愁杂味。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心甘情愿俯下去给群众做“牛”,要理直气壮站起来为百姓撑“伞”。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纠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以管党治党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要有“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斗争情怀。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要求党员干部做勇于斗争的“战士”,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练就“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斗争本领,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老子》有语:“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要有黑脸包公的 “铁石心肠”和“邪不压正”勇气。执纪问责,要炼就火眼金睛,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既要从“大处”入手,经常检查驻在单位贯彻执行党规党纪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情况,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案件;又要从“小处”着眼,拉长耳朵、瞪大眼睛,善于从日常言行及谈心谈话中发现党员干部在政治素质、思想觉悟、法纪意识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拒绝“躺平”。在日常监督检查中,要做好领导批示件办理、问题线索处置,党风廉政意见回复、督办件办理等工作,做到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
要有“将欲治人、必先治己”的修身情怀。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纪检监察干部对待权力,时刻要有如履薄冰之感。古人讲:“身之主宰便是心”;“不有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只有自律自强“胜寸心”,才能担当管党治党的大任重任。我们在用“手电筒”照别人、监督别人的时候,也在被社会无数的眼睛盯着。如果自身不干净,监督就会没有底气,执纪就一定会缺位,这就会给组织和单位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要时刻做到“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要常常以“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来警示自己,要能抵得住诱惑,切勿以“不只我一个”来原谅自己,以“一次不要紧”来开脱自己,以“一点小事无所谓”来放纵自己。要富有定力,对待进退留转、名利得失、是非评议,要想得通,看得开,用淡泊名利的心志态度,助己行稳致远。
要有“且行且珍惜、不辱使命”的感恩情怀。十几年前,当我刚从基层调到市委宣传部工作的时候,一位老领导对我说:“能进市委大院上班的人,都是有福之人,全市420多万人口,能到这里上班的人不多,所以你要好好珍惜。”后来,我又到了市委巡察机构工作,平台更大,责任更重。2021年,我有幸荣获广西勤廉榜样先进个人,这是组织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鞭策,使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荣誉,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践行初心和使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能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幸运的不是有多大权力、有多威风,而是在监督执纪执法实践中用违纪违法者的惨痛教训警示自己,不断筑牢廉洁从政之基,让我在面对各种围猎和诱惑,都能够经得住考验,极大地降低犯错误的风险和几率。“鸟为糠秕遭罗网,鱼因香饵命丧钩。”在面对诱惑的瞬间,那些走上贪污腐败不归路的领导干部声泪俱下忏悔的画面便会立刻跃于眼前,手中有戒尺,不生邪念,余生食甘寝宁。(河池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