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做人 干净做事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林柏江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3日 17:12 打印

  “我是被烟熏倒的”“我是被酒醉翻的”“我的毛病是贪权、贪财、贪色、贪玩”……媒体近期报道,党员干部们通过观看反腐专题片,亲耳听到那些曾经熟悉的人沉痛忏悔的镜头,纷纷表示要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一名“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党员干部,他一定对党无限忠诚,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这样的党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数也数不清。其中,“腰缠万贯的讨米人”刘启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1934年10月,刘启耀奉命留守苏区打游击。他在与敌人血战中身负重伤,不省人事。被寒风冻醒后,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孤身一人背着的金条和银元首饰,足够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他却宁可化装成乞丐,哪怕饿晕、身患重病,都不肯将手伸向公款。因为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这金银首饰是党的经费,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在历史长河中,歌颂赞美做人做事清白干净的诗词、格言不可胜数。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杨震的官吏,他一生廉洁奉公、清白传家被人们广泛传颂,人们称赞他为“清白吏”。《后汉书·杨震传》记载的“暮夜却金”故事,讲述的就是他面对师生情、亲情、友情的纠葛,不为金钱诱惑所动,并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严格自律,“四知”也成为“慎微慎独”的代名词。杨震还以“清白吏子孙”作为家训严格要求后人,成为千古美谈。

 

  俯仰之间,问心无愧,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良心。 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但是知易行难。然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再难也应该做到。因为“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这既是党规党纪的明确要求,同样是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党员廉洁自律规范第二条规定:“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党员干部应自觉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从反面典型身上汲取深刻教训,引以为戒,促使自己进一步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把“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作为必备的基本底线和根本要求。(梧州市纪委监委)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