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西民族报 作者:林 霖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3日 18:12 打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崭新蓝图,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边疆民族地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关于文化建设的新部署和新要求,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崇左市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处于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更为凸显。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着力管好导向、把好关口、守好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形式载体,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把理论学习往深处思考、往实处延伸。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两个工作责任制,精心组织实施《崇左市推进网络稳边固边兴边强边综合治理改革集成试点方案》,走出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管网治网用网之路。强化各类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坚决有力批驳错误思想言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细化工作安排,明确措施和抓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发挥红八军军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注重培根铸魂,持续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采取举办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系列活动、爱国经典诗词诵读比赛、红色故事大赛、国防教育宣讲比赛等形式,在各类重大节日、纪念日、节假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基因融入各族青少年的精神血脉。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积极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要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进一步深化“壮美边关、魅力崇左”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工作,让向善新风吹开文明之花。不断健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等,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任务书”“施工图”。发挥崇左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数智分中心(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中心)、文明新风培育分中心作用,有效服务数字崇左、精神文明创建实践,探索分众化、专业化、融合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新模式。积极推动机关单位、国有企业与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对共建,推动市级优质资源机制化下乡、制度化安排。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新风专项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抓好文明风尚培育,持续深化志愿服务工作,引导人们争做文明风尚的践行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少数民族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对各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的和睦共处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崇左市注重挖掘本地独有的资源,发挥文艺精品和文化产业引领力。创作编排舞蹈《夜了天》入围2022年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推荐原创歌曲《天琴姐妹》荣获广西新民歌大会唯一金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崇左花山国际文化旅游节线上活动等,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注重从制度法规、人才培养、阵地建设、成果展示等各个方面强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从研究出台《崇左市壮族天琴艺术传承发展条例》,到组织评选第二批崇左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和评选第三届崇左市文艺创作“花山奖”,到加快建设霜降博物馆,设立壮族天琴艺术、打榔舞等传习基地等,再到6集文化系列纪录片《非遗魅力·崇左》制作播出,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自信。以承办2022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推进崇左糖业文旅创意产业园、花山温泉小镇、红军古道景区·天琴壮寨等一批文旅融合项目,倾力打造具有壮族特色和边疆民俗风情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崇左有礼”,多措并举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感召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对内是增强“四个自信”的重要抓手,对外是展示文明大国形象的实现路径。要持续发挥好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充分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形成全媒体宣传矩阵,推动主流媒体在移动端进场、站位、发声、主导,占据传播制高点。用好“二十四节气里的壮乡”“崇左故事”融媒体节目品牌、《阅读崇左》全民阅读品牌,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崇左风物融合宣传,源源不断生产创作图文海报、短视频、直播等融媒体产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明交流互鉴。积极搭建面向东盟国际传播新平台,深化与中央级、自治区级外宣媒体的交流合作,强化在推特、脸书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开通的“Discover Chongzuo China”(发现崇左)账号的管理运用,管好“边境之窗”和“国门书店”书刊宣传内容,着力推出“崇左遇见世界”系列主题报道,向海外展示边疆民俗风情、美景美食、民族文化等,让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更加真实、立体、全面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作者系崇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