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亲而有度 更要清而敢为
近期,电视剧《风吹半夏》在国民热议中迎来了大结局,其中“省重工业发展委员会的副会长”高跃进一角在面对组织调查时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
“……你们调查我,厘清事实的真相,这是你们的责任与担当,我也一样,如果说因为我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那责任在我,这是我的担当。”她表示,在国家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一切都在混乱与摸索中前行。很多企业“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没有出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难免会犯错,难免会出现问题,好在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这才有了现在国民经济快速的发展。”
作为一个行业的管理者与引导者,高跃进肩负发展地方产业的压力,肩负扶植民族企业的压力。甚至可以说,她肩负着国家发展与改革的重任。她断然拒绝私营企业家的行贿,却转头拿起电话对另一位企业家谆谆教导;她用一种公平、公正的方式,将“省二钢”推向了社会、推向了私营企业,却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刻,对私营企业家似有意、似无意的点步与支招。
虽说此剧改编自杜撰的小说,但小说也来源于生活,高跃进与企业家构成的政商关系,给广大党员干部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承担经济发展重任的领导干部,如何与企业打交道,如何正确处理政商关系?
畸形的政商关系,犹如政治雾霾,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而在现实工作或生活中,某些领导干部对“亲清政商关系”并没有清醒的认知,打着“亲商”的幌子与企业家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结成利益共同体,在见不得光的交易中各取所需,以至于出现职务侵占、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有些党员干部清廉底线倒是坚守住了,但为了明哲保身,与企业家交往心存顾虑,害怕越界和违规,搞“软拒绝”,对企业合理诉求不热心、不尽责,“脸好看、事难办”,因怕担责而不作为、不敢为。正所谓“为官无为也是过”,决不能为了不引火上身而隔岸观火,该见的人不见,该办的事不办。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十七、十八条明确规定了不予问责或免予问责、从轻或减轻问责等情形。通过实施容错纠错机制,宽容改革发展中的失误错误,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督促党员干部履职尽责。
在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组织管理下,“清而有为”只是底线,党员干部更应“清而敢为”。敢为,就是敢于俯下身子、放低身段,甘当企业的“服务员”,心系民营企业,想民营企业之所想,急民营企业之所急。敢为,就是要敢于担当,大胆履职,跳出习惯性的工作思维,敢于“亲”商,主动了解民企发展中存在的困难,自觉推动民企发展。敢为,除了敢做敢想,还要善做善成。要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工作的执行力,尤其要学习相关理论、了解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切实帮助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营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发展环境,鼓励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都安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编辑:吴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