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斩断伸向惠民资金的“黑手”
近日,多地通报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梳理通报可以发现,“蝇贪”的表现方式各种各样。有的在执行惠民惠农政策时雁过拔毛、缩水走样,有的在权力行使中公器私用、吃拿卡要……惠民资金不惠民,不仅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群众获得感,还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发放惠民资金是国家的民生举措,资金用到位,老百姓才有切实的获得感;不到位,老百姓就成了最大受害者。近年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问题愈加关注,相继出台多项惠民惠农扶助补贴政策,补贴资金量逐年成倍增加,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惠民资金量大、面广,中间环节多,监管难度大,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惠民惠农政策宣传不到位,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财政补贴资金实行一类一卡、多卡直发等等,给腐败带来了可乘之机,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要公开政策信息,让惠民资金“晒”在阳光下。惠民资金之所以出现“跑冒滴漏”,原因不外乎三个:干群信息不对称、发放流程不公开、权力监管有疏漏。国家惠民政策是什么、惠民资金有多少、受益人有哪些,理应向老百姓讲清楚、说明白,也要及时、全面进行公开公示,提高基层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惠民资金的透明度。此外,与其“上墙”不如“上网”,要打破相关职能部门的“数据孤岛”,用大数据让资金使用更精准,以网络化让资金流向更开放,确保惠民资金使用更加透明化合理化。
要强化联动监督,打通资金到户“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实施惠民政策和发放惠民资金的过程中,监督是关键。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巡察、财政、审计、乡村振兴等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履行好监督监管职责,对惠民资金的申报、认领、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惠民资金落实到户。同时要积极探索“室组巡地”“纪巡审”联动监督模式,攥指成拳,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切实提升监督治理效能,使惠民政策和惠民资金真正惠及于民。
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零容忍”态度监督执纪。对惠民资金下“黑手”,这种行为,不仅为党纪国法不容,在道德上更为人所不齿。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和“一卡通”专项监督,始终坚持严的基调,坚决斩断伸向惠民资金的“黑手”。对于虚报、冒领、挪用、截留、私吞惠民资金的“蝇贪蚁腐”,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绝不留情,绝不手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体推进“三不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环江县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