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传承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一个人最早的教育来自家庭,品行的养成更在于长辈的言传身教。行走世间,最重要的莫过于人品,而滋养人品最初的土壤便是家风。我家并没有具体的“家规”,但是“家规”却在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中,于不知不觉间传递给了我。而我,又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了我的小孩。好的家风是一种无痕的教导,更是一种“有形”的财富。
尊老爱幼是家风之本。小时候我家里有一些惯例,家里一吃点稍微好点的东西或饭菜,都要从叔伯家把奶奶接来一起吃,逢年过节要在叔伯家提前轮流过,好让奶奶能去到每个子女家热闹团圆。由于奶奶年迈,牙口不好,每家都会为她专门做上两道菜。在家里我是负责给奶奶挑鱼刺,剃肉骨头的,父母从小就教我这样做。父母还会教导我在外面跟长辈见面要主动打招呼,讲话要礼貌态度要恭敬;跟比自己小的小孩玩时要主动谦让。潜移默化中我就有了“长幼有序,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家风意识。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小孩,我的孩子在学会说话后,对于语言的模仿有超高的兴趣,对许多人的语言,他一股脑的都捡着学,当我发现后就更加谨慎注意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言语。在受到别人帮助时的一句“谢谢”,在给别人造成困扰麻烦时的一句“对不起”算得上是我对他的家风启蒙。今年他7岁多了,是一个乖巧懂事、有孝心的好孩子,每天上学,总能听见他跟外公说声再见,每到饭点,总能听见他呼唤外公吃饭的声音。前些日子外公生病住院,他每天会打电话问候外公:外公您今天身体好点了吗?您今天吃什么菜?
勤俭节约是家风之要。我是八十年代初出生的,当时父母都是国家干部。但父母几乎没给我买过一个像样的玩具,连我的衣服都是捡邻居家姐姐们的旧衣服穿。我也从来没有见过父母买过什么奢侈的东西,即使现在生活条件逐步提高,他们依然会经常提醒我,勤俭持家不能忘,可以用自己的勤劳去创造物质财富,却不能奢靡,否则就算坐拥金山银山,到最后也一定会消失殆尽。有时候我不能理解家里很多东西年龄比我还大,可父母还是不舍得扔,他们说没有坏用着习惯了。后来我明白,上一辈人他们经历了我们不曾想象的艰苦,在他们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勤俭就是生存之道,勤俭持家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坚守,勤俭节约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习惯。
永葆廉洁是家风之幸。我的母亲可爱干净啦,我小时候由于顽皮弄得一身泥沙,总是被她呵斥一顿,别人家的娃都是坐在沙堆里玩沙沙,我只能蹲着玩。后来我考公务员进了检察院,她万分欣喜地跟我说:“哎呀,爱玩泥沙的姑娘长大了,老妈为你高兴啊!但你要记得听领导话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啊!”“干净”二字就像一股风总是萦绕耳畔,镌刻在我内心深处,鞭策着我永葆公仆本色。在正式上班前夕,我的母亲还专门用豆腐、青菜为我做了“一清二白”几道菜,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豆腐入口,清白存心。立身处世,应当时时念及豆腐,心往方正,清白为人”。父母亲的叮嘱和期盼,烙印在我心里,让我一直坚持克己奉公,砥砺初心,践行使命。
身教胜于言传。我希望将良好家风继续传递下去,告诉孩子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校里,都要敬畏家风家规,都要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努力争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正能量的人,让他知道哪怕生于平凡也要活得有价值,哪怕身处渺小也要不忘初心,这便是家风的延续和传承吧!(贵港市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