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新鞋踩泥”的警觉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蓝宇思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6日 17:52 打印

  11月21日,河池清风网播出的《被“围猎”的林业局长》,引起广大党员干部关注讨论。“心里存在机会主义,或者说是侥幸心理,因为在别的方面都没有违规,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事情......”该专题片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林业局原党组书记、局长覃栋现身说法,从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一把手”到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的阶下囚,其教训深刻,引人深思。

 

  梳理近年来“落马”贪官的忏悔录,不难发现“侥幸”是其中的高频词。《礼记·中庸》有云:“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其实,这些“大老虎”心中对党纪国法早已滚瓜烂熟,甚至倒背如流,但他们心存侥幸,认为凭借“钻空子、找漏洞”就能规避法律的制裁,凭借“小圈子”相互包庇掩护,就能躲避党纪国法的追究,于是为了一己私欲便明知故犯,走向贪腐的深渊。

 

  毋庸讳言,现实中的确有因“牛栏关猫”式监管不力而造成的漏网之鱼,这给心存侥幸者留了些许生存空间。但在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今天,贪腐官员被查已由“偶然”转向“必然”。“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如果有谁还心存侥幸,想以身试法,其结局必然是被碰得头破血流、身败名裂。党员干部要把“侥幸”扼杀在摇篮之中,始终保持“新鞋踩泥”的警觉,有坚定的“护鞋”意识,绝不能脏鞋脏穿、放任自流。

 

  对后台、靠山的“保护伞”不要心存侥幸。那些自恃后台够硬、靠山够稳的官员,当“大老虎”被打现形时,个个都失去了荫庇,无所遁形;那些貌似“固若金汤”的“帮派圈”,当贪腐窝被“连根拔起”时,全都滑向了泥潭。如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倒台的“秘书帮”“山西帮”“四川帮”“石油帮”就是活生生的例证。

 

  对所谓朋友、哥们的“仗义承诺”不要心存侥幸。“没有利益链的连接,就没有所谓的朋友圈。”官商之间的情义是建立在权力与利益交换的基础上,大难临头之际,曾经的“仗义承诺”不过是一张废纸。那些曾“呼朋唤友”“称兄道弟”的贪官污吏,最终都是被所谓的好朋友、铁哥们“倒戈”“证死”。

 

  对退休后的“安全着陆”不要心存侥幸。从退休2年的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庞文达,到退休8年的南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颜忻新,再到退休18年的柳州地区经贸局原副局长唐爱民,就算是“金盆洗手”多年,也终究会被翻出旧账,在囹圄之中度过残年。人走“查”不凉,贪腐是终生风险,腐败者绝没有“保险箱”。

 

  一念放纵,则百邪乘衅,党员干部必须杜绝“侥幸”,要在思想上补好“钙”,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伟大的建党精神、革命精神,不断将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钙化为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在监督上补好“位”,监督的漏洞、制度的不完善、体制的不健全都是让人心存侥幸的诱因,但信任代替不了监督,党员干部要真正把组织的“严管”当作“厚爱”,主动适应监督、习惯被监督,自觉将权力摆在阳光下运行。(都安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