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廉洁文化 滋养勤廉作风
廉洁文化承载清廉价值,蕴含崇廉风尚,无形而有质,温润而持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更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推动廉洁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廉洁凝聚人心,腐败背离民意。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廉政文化,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腐朽文化,带来消极、颓废、堕落的社会风气。如果不重视廉洁文化建设,腐朽文化就会乘虚而入,腐蚀人们的意志,误导人们的行为。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把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充分发挥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既有利于营造崇廉尚廉的氛围,促进党员干部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和道德上的纯洁性,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自觉和能力,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讲究诚信、崇尚廉洁、尊重法治的社会文化环境,减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社会文化土壤,匡正祛邪、疾恶扬善,不断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效能,为滋养勤廉作风,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凝聚更强大的基础性力量。
以德修身,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当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时,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极其清廉简朴的生活中,发现了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这就是廉洁文化的力量,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廉以修身、俭以养德、大廉不嗛的“精气神”,是滋养勤廉作风的样本和路标。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在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的今天,只有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以先进文化启智润心,以高尚道德砥砺品格,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的思想自觉和内在主动,真正把党纪国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实在在筑牢拒腐防变的根基,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不放纵、不越轨、不破规、不逾矩,为永葆勤廉作风筑堤修坝,自觉抵制腐败、远离腐败、杜绝腐败。
学思践悟,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基础。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地)、革命旧址、烈士纪念建筑物、历史遗迹为依托,注重在红色文化中提炼廉洁文化,在地域文化中挖掘廉洁文化,在民俗文化中弘扬廉洁文化,精心打造丰富多彩的廉洁教育基地,融文化、历史于一身,集政治性、警示性、教育性为一体,是弘扬廉洁文化、滋养勤廉作风的重要基础和阵地,对于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要充分发挥革命英雄、建设楷模和时代先锋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先进模范的廉洁事迹和高尚品格,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和润物无声的文化涵养,叠加正风肃纪反腐的正能量,让廉洁文化更加入脑入心入行,使勤廉作风实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用党员干部的廉洁指数赢得人民群众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满意指数。
固本培元,强化廉洁齐家的自律自觉。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反映社会风气的重要窗口,也是党风政风的“晴雨表”。以勤俭持家塑造质朴之风,以廉洁守家塑造清正之风,既能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营造良好环境,也能为其本人及家庭提供有效保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党员干部的家庭不清廉、家风不清正,党风政风如何风清气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把家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以廉为荣、视廉为宝,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把好廉洁自律的“前门”,守好家庭防线的“后院”,使每个党员干部的家庭都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一个基点,成为正风肃纪反腐的前哨阵地,让勤廉成为家风最纯真的原色、民风最纯朴的底色、党风最纯正的本色,从而在廉洁文化中沐浴清华,养成清正廉洁的自觉,成就清廉无悔的人生,让家庭更美满,社会更和谐,祖国更强大。(防城港市纪委监委)
编辑:凌嘉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