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公仆不见官”是民之所盼
1946年12月,朱德在他60岁生日时,兴之所至,和董必武原韵赋诗两首,其中一首后来广为传颂,诗中写道:“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其中“只见公仆不见官”表达了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风范,也是延安干部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
“只见公仆不见官”!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是心中有何等的底气和肩上担负多大的责任才发出的肺腑之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干部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血肉相连,鱼水同欢。当好人民公仆,当好人民的勤务兵,把一切献给为民谋幸福的伟大事业。
然而,仍然有一些人存在官僚主义思想,摆资格,耍官威,高高在上,降低了干事效率,影响了干群关系,有损自身形象。
要做到“只见公仆不见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公仆,什么是“官”。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公仆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共产党的好干部,他们敬畏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他们正确对待手中权力,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们的伟大事业,像焦裕禄、孔繁森、王乐义、申纪兰、任长霞、黄文秀……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官,就是耍官威、摆架子、高高在上,就是思想上背离群众,行为上疏离群众,工作上脱离群众,生活上游离群众等,他们的工作、生活作风不但损害了党的形象,而且伤害了人民的感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只见公仆不见官”呢?就是要虚心学习,一身正气、廉洁守正;就是要真正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贴近普通群众,走进人民心里,给人民和蔼的笑脸和温暖的手,让人民找到依靠、看到希望;就是不打官腔,不说空话,力戒故作高深和“假大空”;就是要做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言语给人温暖,行动让人信服;就是不摆架子,俯下身子直面群众,把根扎在群众中,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就是撸起袖子,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扑下身子,干出群众看得见、记得起的实事。
“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国之所望,民之所仰,是实现新时代美好蓝图、实现新的宏伟目标的根本保证。(都安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