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让“幸福里”的群众更幸福
“这是以前的样子。”韦阿姨指着她家搬迁前的老房子照片激动地对我们说,她们一家三口以前挤在太山村老家不到四十平米的破房子里,一到刮风下雨就提心吊胆。现在搬迁到“幸福里”,住上七十多平方米“高大上”的房子,家具家电配备齐全,就像做梦一样。
“金秀·幸福里”集中安置点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西环路边,是金秀瑶族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2019年小区建成后,来自全县10个乡镇“边少远穷”的山区村落瑶、壮等少数民族贫困户陆续搬迁入住。
那时,小区异地人员多、特殊人群多、外出打工家庭多、民风习俗复杂,配套设施和人员配置等方面还没完善,经常接到居民的投诉和举报。因此,推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成了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常态化工作。
为了让居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归属感,我们积极推动“党引民治”,全程监督成立“一站九中心”,全程监督小区各楼栋楼长、副楼长和代表的推选工作,充分发挥联动监督优势,不定期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开展监督检查,确保搬迁群众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实现“稳得下、相融入、共致富”。
让群众感受到为民监督就在身边,当好搬迁群众“暖心人”。前几年,我们到“幸福里”小区开展问题线索核查时,看到小区入口道路没有硬化,晴天尘土飞扬,出入一身灰,雨天泥泞不堪,路滑弯急,小区居民出入实在不便。我们立即督促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及时对道路进行硬化。经跟踪协调推动,不到半个月,一条长290米、宽6米的小区进出道路就完成沥青铺设了。
这几年,我们坚持监督下沉,经常开展党的政策宣传,畅通举报渠道,收集问题线索,协调解决小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让“幸福里”的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记得有一次,一名搬迁群众向我们反映,他看到公示出来的公益性岗位名单没有自己的名字,怀疑是小区工作人员优亲厚友,占用自己的名额,我们立即进行核实。原来,他是获得第二批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只是还没到公示的程序,工作人员优亲厚友的情况并不属实。我们随即将情况耐心地答复了他,他满意地说:“你们不仅帮我消除了心中的疑虑,还解除了我对工作人员的误会,我们住在‘幸福里’感到很幸福,我们要踏踏实实地在这里‘扎根’啦。”
现在,“幸福里”的群众投诉少了,笑容多了,入住满了。我想,这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对“幸福里”的追求,而把“幸福里”从名词变成形容词,则是我们纪检人的追求。(金秀县纪委监委)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