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事求是是执纪工作的根本遵循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王玉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4日 18:03 打印

  “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确保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实事求是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线。”十九届中央纪委向党的二十大的工作报告中对立足职能职责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出了内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维护人民的利益。纪检干部承担着维护人民利益、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职责,纪检工作天然地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执纪办案是纪检工作的主责主业,执纪工作要把坚持实事求是贯穿于始终。首先,要通过“网、微、电、信、访”多种方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如实地传递群众呼声。笔者初到纪检队伍,党委纪检组主要负责人告诫:“作为一名纪检干部要有基本的常识和准则,接到举报电话、收到举报信,绝不允许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个绝不允许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就是实事求是,意思是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最直接、最鲜活、最真实的意见建议记录下来、收集起来,如实地向上传达。其次,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必须不折不扣处置反馈。群众反映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查寻事实、还原真相,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是什么问题就处理什么问题,坦荡磊落、心底无私。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查属实,我们就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有风险就防风险,是漏洞就堵漏洞,缺制度就补制度,尤其是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有效地维护人民的利益。如果反映的问题经查失实,要做到无则加勉,也为受到诬告的同志的澄清正名,维护清白同志的利益,不做坏人的帮凶,也不让好人受委屈。再次,做深做实 “后半篇文章”。开好案件复盘会,分析执纪工作各个环节,查找薄弱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做好以案促改,系统总结问题,深入剖析主客观原因,深挖根源,提出对策建议,督促涉及单位整改到位;做好回访教育,如实掌握违纪人员思想动态、工作状态,勉励其放下思想包袱,激励其发挥优势干事创业,传递组织温暖,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达到“三效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关键在于“求是”。“实事”往往错综复杂,需要秉持公心“求是”。在具体案件中,有的审查对象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是事实,但是他们主动投案、主动交代也是事实;有的虽违反党的纪律,但是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也是事实;有的情节轻微是事实,但是性质恶劣也是事实。作为纪检干部,要客观、如实地掌握信息,全面、完整地收集证据,综合考量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影响,结合考虑审查调查对象的一贯表现、对待组织的态度、认错悔错表现等因素,把握好政策界限,运用好政策策略,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规依纪依法进行区分处理,既有高压震慑,也有政策感化,做到严有严的标准、宽有宽的道理,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才能使执纪工作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经得起各方检验。执纪工作有非常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讲究证据、遵守程序、完备手续,严格依照权限、规定、流程办事,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每一道手续做到合规合纪合法,确保每一件证据、每一次核实、每一起案件都让人心服口服。执纪工作是对每个真实、具体的个人负责,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成为我们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这就决定了审查审理工作是个细活,不能有丝毫的浮躁和敷衍,不能搞先入为主、有罪推定,不能有主观片面、猜想臆测,必须以事实为上、证据为王,善于独立思考,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精准发现问题、把握政策,秉持公心作出处置、推动解决,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把每一次核实、每一个案子都办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铁案。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我们要以中央纪委工作报告提出的“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为根本遵循,坚持原则、公正无私,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精准定性量纪,谨慎秉公用权,高质量推进执纪工作。 (南宁海关监察室)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