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以高质量纪检监察工作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郭鹏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4日 16:42 打印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卷中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

 

  推进有力有效政治监督,为助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纪检监察机关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扎实推进政治监督,让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更稳、保障更强。政治监督要落实落细。政治监督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有着明确的目标任务、丰富的内涵内容和具体的着力点,必须以党的工作中心为中心,以党的工作大局为大局,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治监督要精准有力。要始终以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为着力点,解决好监督不聚焦、不深入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要针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求、“三新一高”等重大发展战略、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问题高发频发领域,量身定制动态“监督清单”,让政治监督更加精准聚焦。政治监督要常抓不懈。政治监督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要加强协调联动,健全“室组地”协作联动机制,将政治监督贯穿于“四项监督”之中,加强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等各类外部监督的贯通协同,不断提升监督质效。

  

  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为助推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制定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实现“三不腐”效应叠加,坚决清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要敢于动真碰硬,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紧盯“关键少数”,深入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扎紧“不能腐”的笼子。从源头入手完善管权治吏体制机制,立足职能职责,推动各单位围绕政策制定、决策程序、审批监管、执法司法等关键环节,严格职责权限、科学配置权力、明晰权力边界、强化权力制约,着力减少腐败机会。要坚持系统施治,持续筑牢“不想腐”的堤坝。发挥查办案件治本作用,坚持惩治、整改、治理结合,监督、办案、警示贯通,做实做细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推动正风肃纪反腐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

 

  突出约束和激励并重,为助推高质量发展营造向上向善的工作氛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纪检监察机关要将严管厚爱工作理念体现到日常的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以“三不腐”一体推进理念纠“四风”树新风,持续开展作风转变活动,重点整治工作作风上“庸懒散”、领导作风上“假浮粗”、为政不廉上“私奢贪”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尤其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突出问题,为党员干部转作风、办实事、破难题树立鲜明的导向。精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用好“四种形态”,精准开展容错纠错,积极开展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扎实开展受处理处分干部跟踪回访、思想转化等工作,帮助其真正认识错误、真心改正错误,促使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加强正面引导,结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十件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发现、选树宣传勤廉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动党员干部发扬拼劲、闯劲、韧劲,不断提振精气神。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腐除恶,不迟疑、不低头、不退缩,以斗争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系龙州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编辑:吴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