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爷爷的唠叨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莫正宁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9日 16:26 打印

  “一要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二要服从组织安排,任劳任怨;三要守好廉洁底线,清白做人,我一辈子跟钱打交道,从没拿过公家一分钱,你也要守住做人做事底线……”工作后,每次打电话回去给爷爷,总免不了听他这几句唠叨。

 

  爷爷生前是南宁市一名大厂矿企业的会计,负责厂里好几千人的工资发放,坚守财务岗位四十年如一日。管了一辈子钱的爷爷,就用一个人微薄的工资把父辈4人、孙子女5人,含辛茹苦养大成人。日子自然是清苦,但爷爷拍着胸膛响亮的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回荡:“我老头子管了一辈子钱,从没拿过公家一分一厘,做人清白,无愧于心!”

 

  虽年事已高,但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是爷爷雷打不动的习惯。爷爷时刻关心国家大事,也关心家里每个小辈的成长,每次回去都唠叨个不停。

 

  2014年我开始在乡镇担任乡领导班子成员,得知我担任的是领导职务,爷爷又语重心长地跟我唠叨起来:“听党话、跟党走,服从安排,为民多想,把群众当家人,多做实事,别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让群众戳脊梁骨!”

 

  7年的基层工作,扎根一线,为民办事中,爷爷的话语常伴我左右。

 

  在全国上下火热打响脱贫攻坚战的时候,我也积极投身其中,在联系帮扶的对象里,那桃乡坡良村重屯的黄老哥家是最困难的。他一家7口人就挤在一间小平房里,对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也是很抵触。所以一开始的入户交流我都是碰了一鼻子灰。但我没有气馁,而是一有空就去黄老哥家,嘘寒问暖。最后黄老哥被我的真诚打动,态度也变好了,也愿跟我敞开心扉说起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破旧的房子盖起来。

 

  在多次入户及深入了解后,我也在心里有了个大概的帮扶计划,首先就是解决他家的住房问题,这正好跟黄老哥不谋而合。于是我积极收集好材料,按程序为黄老哥家申请了2.3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那年春节前,黄老哥的房子终于建好了。一天,黄老哥打来电话,说在乡政府附近,有很重要的事找我,我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赶过去。

 

  “这是我家自己养的几只土鸡和刚晒好的新鲜米,房子能盖起来多亏了你啊!”黄老哥一看到我,感激地说道。

 

  原来,黄老哥说的“急事”就是这个,我有点哭笑不得,但同时也很感动。在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下,黄老哥才不情愿地把东西拿回去。

 

  望着黄老哥远去的背景,我想起了爷爷对我的“唠叨”,也会心地笑了。后来我又为黄老哥家申请了小额信贷,帮助他发展了油茶种植、养鸡养猪产业,他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现在我虽然已调离乡镇,但只要听说我到坡良村开展工作,黄老哥总会赶过来热情邀请我进家坐坐。

 

  这样的基层点滴小事,也让我对爷爷说过的话有更深的体会,在后来的群众工作中我更能够以真情、真心、真情去面对,也收获了群众的好评。

 

  2021年5月,我有幸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爷爷的那些“唠叨”依然时常在脑海中回响,让我明白,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正人先正己,更要守好底线,清白做人,明理做事,不能走歪路。

 

  还记得那年临近中秋节,我刚在街上买好了两箱苹果和两盒月饼,准备拿回去,突然接到单位来电话通知,要立即出差。我只好委托一位朋友帮忙把东西送回家。正好爷爷一个人在家,朋友跟爷爷打了一个招呼后,把苹果和月饼直接放在客厅的茶几上就走了。外出期间,没有得联系家里,直到我出差回来看到茶几上原封未动的苹果和月饼,才知道是爷爷让家里人不要动,甚至连苹果和月饼摆放的位置都没挪动过。

 

  “这些东西是怎么回事?可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要知道腐败都是从小细节滋生的……”我刚进家门,爷爷马上“恨铁不成钢”地唠叨起来。

 

  原来爷爷误会我收了别人的礼。我一再解释后,爷爷脸上才露出了笑容,最后还是再唠叨叮嘱了一番。

 

  “慎始敬终,行稳致远!可得好好守住底线!”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面临的挑战更多了,我更加体会到爷爷这些“唠叨”的重要性,那不仅是爷爷一辈子做人的信条,也是对子孙后代的殷殷嘱托和期望。

 

  如今斯人已去,但我始终将爷爷的“唠叨”铭记在心,是爷爷清正、廉洁的思想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教育着我激励着我,不断鞭策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巴马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编辑:黄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