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上能下最大限度激发干部担当作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其中强调“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问题”,并对15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进行了明确,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对全面从严治党、推进领导能上能下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有力解决了党的领导弱化,管党治党不力,纪律约束宽松软等党内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一大批严重违纪违法的腐败分子被清除出党,有力保持了党的肌体的健康和活力。
干部能上能下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蓄满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的崇敬和追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路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走来,使国家越来越富强、民族越来越兴盛、人民越来越幸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无数焦裕禄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只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接续奋斗,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干部能上能下是落实党管干部与群众公认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干部先干一步,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使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将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带头走在最前面,为广大干部群众做好榜样。各级党委要担负起主体责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同时也要严明纪律,把握分寸,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多方面聆听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在实践中看干部的政治站位、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
干部能上能下是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客观要求。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从政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人用人,要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不能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要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用起来。要坚持“关口前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精准施治。(驻桂林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