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能下 让担当作为蔚然成风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李园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2日 18:12 打印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出自柳宗元《梓人传》,意思就是说,有能力的人自然就会被提升为领导职位,而庸俗的人只能被淘汰!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离不开一批批敢作敢为、善作善为的优秀干部冲锋在前。但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依旧存在少数庸懒散现象:有的善耍嘴皮子,好清谈不干事,看似积极向上,实则暮气沉沉;有的对工作挑三拣四,抢眼的干,吃苦的躲。这类干部,群众不满意、同志有意见,一味放纵会让整个单位甚至所在地区缺乏活力和朝气,导致工作难开展、政策难执行,必须坚决避免、及早纠正。

 

  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严,群众对干部的期待越来越高,破除庸懒散等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事实上,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就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形成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依据,对“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时隔7年,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吸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干部能上能下”是治理懒政的“紧箍咒”,加强了领导干部从政路上的危机意识,强化了对在任干部的约束和激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充满希望和激情,平庸干部有压力感,不称职干部有危机感,不廉洁干部有恐慌感。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这种“危机感、压力感、恐慌感”中倒逼自己主动担当作为。俗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员干部要做“实干”的好榜样,把各项职责放在心上,深入基层,实地调研,主动与群众多沟通、多交流,善于听取意见和建议,努力倡导“实干”的风气;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干事创业有勇气、有锐气、有朝气,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要练就攻坚克难的硬本领,确保手里有几把实干的“刷子”;要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要敢于担当作为,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

 

  新时代需要勇于担当的好干部,好干部更需要好机制保驾护航。组织人事部门要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坚决调整不胜任、不称职、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纪检监察机关要擦亮监督“探头”,强化日常监督,多给庸懒散的干部提提醒,让这类干部“红红脸、出出汗”。要对不敢担当、不能担当、不善担当的庸懒无为者敢于“亮剑”问责,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正确导向。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用好容错纠错机制,真正为敢想者“开绿灯”,为敢干者“兜住底”,保护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

 

  干部能上能下是手段,不是目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力争上游,“上”不骄,“下”不馁,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来,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作者系河池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