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母亲的“两面派”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曹丽萍 文秋萍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2日 17:16 打印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个“两面派”,既大方又“抠门”。

 

  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她“抠门”的一面。

 

  家里不用的纸盒空水瓶,她就收集起来卖废品;洗碗洗菜洗衣服的水会存起来浇花冲厕所;她有个老式缝纫机,不穿的衣服就剪下来做靠垫、当抹布,她没有买过钱包,出门就用自制的拉链小布包,是用不穿的旧衣服亲手缝制的;她从来不买新衣服,每次要给她买,她总说“每天都穿白大褂,里面的衣服随便穿穿就好了……

 

  她会严格控制家里的日常开销,从不允许我们大手大脚奢侈浪费,每个月家里的伙食费、水电费等开支都会列的非常细致清楚,制定开支表,一一记账……

 

  但,她又有特别大方的另一面。

 

  母亲是村里的村医,从我记事起,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就络绎不绝,她经常半夜出诊,摸黑走夜路都是家常便饭。

 

  背起医药箱,母亲一干就是三十余年,跑遍村子里的每一条巷道,从不收取一分钱出诊费。她熟悉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患过哪些疾病,她都清清楚楚。母亲时刻为患者着想的医德医风感动了很多人,于是找她看病的人越来越多,碰到付不起医药费的病人,她就偷偷自掏腰包。 

 

  记得小时候,母亲每月都会出趟远门,说是到镇上办事,且出门时每次都会带上一个信封。有一次,我好奇心作祟就倚在门缝上偷看,只见她从掉漆的老式木制抽屉里取出一塌现金,仔细抚平每一张纸币的褶皱,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看着这一幕,我心生怨恨,埋怨母亲拿钱寄给别人,胳膊肘往外拐。

 

  带着这个“埋怨”,我当面“质问”母亲,母亲平静祥和地说道:“当初妈妈也是接受了好心人的资助才完成了学业,成了村医,要知恩图报。现在仍然有一些贫困学生,吃不饱穿不暖,更别提学习了,我尽一点绵薄之力帮助他们,那多好啊!”那时的我还懵懵懂懂,只记得她总是教育我不能浪费一分一毫,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值得的地方。 

 

  刚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时,母亲仍然常常教育我:“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日子,时刻记住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努力奋斗,用责任与担当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后,我对母亲“两面派”的做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是最好的榜样和典范,“两面派”的母亲既是慈母亦是严师,她用无私大爱、责任担当、勤俭节约的实际行动和悉心的教导,一点一滴引导着我的人生,她言传身教的家风家训,如同润物无声的精神力量,指引我前行。(桂林市纪委监委)

 

编辑:凌嘉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