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 | 空心与实心
火焰在灶台里跳跃,在窸窸窣窣的火苗声衬托中,乡村的夜晚显得尤为宁静。通红的木炭、燃尽的灰、黑色的灶沿与褐色的木头,是农村灶台的标配,灶台上的锅中散发出米饭的清香,奶奶在一旁煮饭,是刻在我记忆深处的画面。
小时候,看到奶奶做饭的忙碌身影,我自告奋勇要求帮忙,奶奶笑道:“我做就好了,你玩去吧。”起初奶奶只让我看着,但在我一再坚持下,奶奶拗不过我,便让我在一旁帮忙烧火。
我鼓足干劲,撸起袖子,划燃火柴就往木头上点,结果好半天也没能把木头点燃。一旁的奶奶笑了:“起火需要助燃,不要想着直接点燃大木头。”在奶奶的示范下,我把细小的枯枝和杂草绕成一圈,垫在稍粗的木头下,然后依次加入更粗的枝干,这次果然成功点燃。
随着火起,我的心情雀跃如同跳动的火焰,兴奋之际我不断往灶里添枝加柴,未曾想火苗越来越小,最后濒临熄灭,我急得抓耳挠腮,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向奶奶求助。
“你加的柴火太多了,柴火下面没有架空起来,这样烧不了火的。要想火烧得起来烧得旺,就要把柴火架空,这就是‘火要空心,人要实心’。做人又和烧火不一样,我们要实实在在做事,真心诚意待人……”奶奶边说边用火钳架起了通红的木柴,火焰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后,“呼”的一声,升腾的火苗再现,我边加柴边思考着奶奶说的话,心中荡起了涟漪。
我的奶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她一辈子都在农村,但是为人处世的方法令人敬佩,在奶奶潜移默化下,我的父亲成为那个年代第一批走出去的知识分子,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后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而我的成长过程都伴随着奶奶的身影,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逢年过节回老家,奶奶听到车子响声总是第一个出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和我细数家长里短。我总能从她的叙述中捕捉到灵感和启发,她看待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做法都让我眼前一亮。
循序渐进,由简入繁,才能把事情做好,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这是我长大后逐渐领悟的道理,回想起来,竟与小时候奶奶教我的生火内在道理不谋而合。奶奶告诉我的“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简单易懂,朗朗上口,让我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时想起。如今,我成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实事求是,诚心待人,成为我待人接物的准则,我牢记着奶奶的话,以“实心”立身做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始终做一个“实心”的人。(合山市纪委监委)
编辑:吴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