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赵宾玉:赤胆忠心的电台卫士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覃嫱嫱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9日 18:43 打印

  赵宾玉原名赵秉彝,生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恩隆县(今田东县)合恒村那恒屯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文书、宣传员、八路军电台队长、电台中队长、新四军第三师侦察科长、通讯科长等职。


  赵宾玉聪明好学,他青年时期,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参加进步活动。除在校努力学习功课外,晚上还在会村中听宣传革命理论,参加平民夜校班学习,思想进步很快,懂得贫苦的根源,对黑暗社会万分憎恨,树立了牢固的革命信念。


  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发动震撼全国的百色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赵宾玉抱着革命的理想,响应号召,报名参军。他被分配到红七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从事文书和宣传工作,此后,开启了他火热的革命征途。


  1931年11月,赵宾玉在红三军团电训班受训后,能熟练地操作军事电台通讯工作。在几次反“围剿”中,准确地上呈下达情报和上级的指示,使所在的部队狠狠地打击了敌人,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反“围剿”胜利。在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赵宾玉无误地传送讯息,使我军在后有敌兵追击,前有敌军阻拦,空中敌机狂轰滥炸的恶劣环境下,顺利地穿过敌人的封锁、堵击、空袭,到达目的地——陕甘宁边区。


  1936年,他带着电台到前线,在途中遭到敌人的袭击。他率领战士英勇还击,依托两个窑洞,抗击敌人的多次进攻。敌人久攻不下,就用成捆的茅草,拌着辣椒放在窑洞上,然后点燃茅草,用风车将浓浓的烟火吹进窑洞内,战士们承受不了,纷纷晕倒,不少战士英勇牺牲。赵宾玉昏倒时,面部朝地,留下一命,但心肺已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后来援兵赶到,击溃了敌人,上级让他去医院治疗,但他仍要求上战场亲临阵地利用电台探查敌情,报告敌方态势,为军队作战提供情报。


  赵宾玉的戎马生涯中,不仅是位英勇的战士,而且处处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任八路军第五纵队中队长时,关心战士,一切饮食起居都和战士们在一起。部队调防时,在行军的路上,上级配马给他骑,但他总是让伤员骑,或用马驮伤员的行李。他生活极为节俭,发给他的军大衣,经三番五次劝说才穿起来。衣服破了自己补,穿了好几年,颜色从黄变成五颜六色交错的破衣,还不愿换新的。他干一行爱一行,从事电台通讯工作十几年,不少人讨厌做技术工作,认为没有出息,但他没有一言半语,或悲观失望,一直坚守岗位。值得钦佩的是,他因病重住院近一年,仍不忘所在部队的工作,不时还会去信和队里的其他领导商酌。即使自己重病缠身,也从未向上级提出任何要求。


  1943年,因心肺病复发,赵宾玉病情一天天恶化。当时部队驻扎在江苏省盐阜区,药品紧缺,敌人又严密封锁,部队的领导仍千方百计通过上海、南京的地下党组织购买急需的药品,为他进行抢救治疗。因旧病根难除,经多方治疗无效,不幸去世,终年32岁。


  赵宾玉崇高的革命精神,党和人民永远忘不了,《新四军殉国先烈纪念册》刊载着他的英名,田东县那恒村革命史馆展出其功绩供后人缅怀。(田东县纪委监委整理)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