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家风成为党员干部家庭新常态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李志刚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6日 17:45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好家风是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动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既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弘扬党的家风建设传统,又赋予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赓续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廉洁齐家,带动全社会形成正气充盈、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


  家风关乎党风政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在树立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树立了良好榜样。毛主席立下了不搞特殊化的“待亲三原则”,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一线一盒,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十条家规”,从不允许亲戚朋友享受特殊照顾;刘少奇坚持“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 陈云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以普通劳动者身份自居,不搞特殊化”。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的醇厚家风,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传家宝。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中华民族历来高度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世代传承的家规家训犹如春风化雨,影响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从战国时期“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国矩,到包青天包拯立下“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的家规;无不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凝聚了中国仁人志士的担当与风骨,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神奇密码。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灵川县自然资源局原局长王某每次受到老板成捆成箱的“好处费”后,都会直接拉回家给年迈的父母保管,两老都“心知肚明”,没有提醒、批评、教育和帮助,反而抱薪救火,助纣为虐。无数的案例反复证明,爱要有“道”,爱不讲原则,就会变“碍”,甚至会变“害”。


  领导干部的家风是作风的重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一身之进退荣辱,而且关乎一个地方单位的风气。杨善洲任县委书记时并没有利用职权给家人“农转非”,也没有为儿女谋求“铁饭碗”,女儿结婚时杨善洲要求从简办事,不请客、不收礼。杨善洲的女儿杨惠兰在追忆父亲时谈到,“我的家庭不是名门书香世家,我家的家风家训也没有铭刻成书,但是爸爸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给我们留下了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决定着家风家貌。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激励领导干部专心致志工作。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的高度,号召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抓好家风建设,再次吹响了党员干部务必修身齐家的动员令。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立政德、重身教,严管教、做表率,带头抓好家风家教,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驻桂林市住建局纪检监察组)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