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丨干香绝壁两英雄
——记共产党员黄日那、赤卫军战士王的成抱敌跳崖事迹
干香山位于凤山县海亭村大坝的东北面,正面是半月形的数丈悬崖绝壁,背面与坡夜山相连,两山之间形成一块缓坡地,在缓坡地居高崖下,可俯视两边山脚的那弄屯、那把屯和福才屯。
1930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主力奉命北上后,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薄弱,桂系军阀乘机大举重兵围剿右江的东凤苏区。海亭村是右江重点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红七军21师63团第3营的活动中心。因此,海亭村是敌人重点围剿的目标。
1931年2月14日,百色民团总指挥岑建英勾结贵州军阀王海平部共4000多兵力,在地方民团的配合下,从中亭进入平乐,重重包围海亭村,开始扫荡海亭革命根据地。
1931年元月,得知敌人将围剿革命根据地,海亭村的赤卫队和群众在红军的组织下,转移进山林和山洞隐蔽,那弄屯部分民户和前来海亭避难的社更村群众共20多户100多人,他们集中在坡夜山安营扎寨,并在左右山脚用大木头架设防御工事。坡夜山和干香山的安全由时年只有22岁的黄日那、女赤卫队员王的成等10多名男女武装人员负责。
形势一天天紧张,2月17日王海平的先头部队一个连进入海亭村福才屯,开始劫取民财和搜索革命武装人员。2月18日,县民团数十人从海亭东面进攻,由于赤卫队奋勇反击,民团被打退。2月21日,县民团与王海平部呼应,从东西两面夹攻,赤卫队因兵力不足,武器落后,那弄屯失守,敌放火烧毁民房30多间。2月22日,县民团和王海平部队集中兵力攻打坡夜山,敌人从两面出击,黄日那等赤卫员英勇反击。上午,从西面进攻的敌人被赤卫队反击造成5人死伤,敌兵把他们死伤的人抬进干香山脚的廖熙元家里,并放火烧房毁尸。
敌军因受损失变得恼羞成怒,更加疯狂地发起进攻,黄日那等赤卫队凭借防御工事,用土枪顽强阻击。中午,西面进攻的敌人又被赤卫队打死3人,敌兵把死尸拖到附近油茶林简单处置后,又发起强攻……下午,敌人再从东西两面猛烈攻击,10多名赤卫队员已筋疲力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坡夜山失守了,部分赤卫队员和群众迅速往北面海内沟转移。来不及转移的10多名群众,被敌人抓到缓坡地带活活砍死。黄日那、王的成等赤卫队员和群众看到敌人的残暴行为极为愤恨,坚持在干香山与敌人作战,他们在纵横交错的石缝里与敌人纠缠,用土枪、石头向敌军猛击,黄日那等人在石缝里打死打伤敌兵5人。约在下午4时,敌人利用人多的优势,开展拉网式包围,黄日那、王的成等人因枪支无弹药,反击能力减弱,敌人乘势冲涌而上,黄日那等人被逼撤向山顶。在山顶上,敌人将手无寸铁的几名妇女一个个抓起就丢下悬崖。就在此时,黄日那、王的成抓起无弹药的粉枪从石逢间跳出,一个朝敌人头部猛砸,一个朝敌人腰部猛扫,两个敌人当场毙命,接着冲上山顶的敌人与黄日那、王的成展开肉搏,经过几个回合,黄日那紧紧抱住一个敌兵说:“我死你也死,同归于尽吧!”双脚往后一蹲,两人掉下悬崖。瞬间,王的成也紧紧抱住一个敌兵一起滚下悬崖……
斯人已逝,青山为证。干香山的数丈悬崖绝壁,山间的缓坡地形如摇篮,孕育海亭村这片革命圣土。经历九十载春夏秋冬仍风貌如旧,绝壁英雄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凤山县纪委监委 凤山县委党史研究室 整理)
编辑:杨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