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故事|紧急转移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张玲 韦晓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30日 15:43 打印

  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强降雨袭击南丹!

 

  南丹县气象局于6月20日06时00分起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Ⅳ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八圩瑶族乡、车河镇、城关镇、大厂镇、芒场镇等乡镇受大到暴雨袭击,部分乡镇交通中断、供电中断、城乡公交车辆停运,刁江、铜江水位持续迅速上涨,铜江河小场河段水位超警1.14米,涨幅4.08米!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南丹县纪检监察机关闻“汛”而动,第一时间组织全县10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赶赴受灾乡镇、村(社区)、屯(街道),既督又战,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在最短时间里进入“战”时状态,以实际行动确保防汛救灾工作组织有序、保障有力,坚决打赢抗洪抢险救灾硬仗。

 

  大汛来临时,提前转移、紧急营救、妥善安置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在受灾最为严重的八圩瑶族乡,一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的竞速比赛就此拉开!

 

  “灾情怎么样?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了吗?”6月21日一大早,南丹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黄朝健赶到该县八圩瑶族乡塘浪村。

 

  “受灾较为严重,多处道路发生山体滑坡,我们已经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进行转移安置,只是目前交通中断、供电中断、网络中断,较为偏远的马朝屯的几户群众联系不上……”塘浪村村医符彬焦急地说。

 

  “走,去马朝屯!”马朝屯地处边远,地质灾害频发。汛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道路不通,就步行。黄朝健与到该村抢险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其奎一起,毫不犹豫地带领乡干、村干等十多人组建成抗洪抢险突击队,立即向受灾村屯奔去。

 

  抗洪抢险队员们一路跋山涉水,翻过泥石滑坡地段,跨过深陷膝盖的淤泥,穿过倒塌的树丛,跋涉近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马朝屯。见到抢险队员们,马朝屯群众感激涕零,纷纷围拢过来。

 

  “乡亲们,这里的灾情怎么样?大家都安全吗?”见到了群众,黄朝健急切地问。

 

  “暴雨把坡上的泥沙冲刷下来,堆积到我们的房屋墙壁已有1米多高,目前我们还平安……”马朝屯群众潘明高说。

 

  “这里山体整体向下滑坡了!”顺着塘浪村支部书记符策手指的方向,只见大山的凹槽处,大量泥沙已经整体地向斜坡下方倾斜,塌方量大,山石夹杂泥沙覆盖到坡下的一排民房!

 

  “大家小心,这是新出现的滑坡裂缝!”潘明高指着身旁土坡不远处,只见一道又长又宽的裂缝从坡上撕开,越来越大。

 

  形势危急,坡下的群众必须立刻转移!

 

  在黄朝健的指挥下,抗洪抢险突击队兵分五路迅速开展抢险工作,第一组避险动员组,由黄朝健组织人员挨家挨户动员群众立即转移避险;第二组搬运组,由杨其奎组织人员与群众一起搬运生活必需品和贵重物品到安全地带;第三组道路疏通组,由符策、符彬联系挖掘机进行道路疏通;第四组选址组,由该村第一书记李冠霖与工作队员们一起探寻可临时安置群众的安全地带;第五组物资组,由八圩瑶族乡宣传委员、副乡长韦建斌等工作人员到乡里搬运帐篷、粮油等物资。

 

  “大家动作要快,务必在天黑前转移好群众、搭建好救灾帐篷!”黄朝健一声令下,各组迅速行动起来。

 

  抗洪抢险突击队员们行动雷厉风行——13点,突击队员们选好了一处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作为临时安置点;16点,组织马朝屯在家的群众6户21人,携带生活必需品安全转移到安置点;17点,调用的3辆挖掘机同时开工,已疏通9处塌方道路;18点40分左右,韦建斌、李冠霖、符策等十多名突击队员,扛着9顶救灾帐篷和水、大米、面条鸡蛋等物资来到了临时安置点……

 

  救灾帐篷和救灾物资到了,大家心里才有了底。19点50分左右,所有救灾帐篷安装完毕,受灾群众入住。

 

  安置好马朝屯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后,黄朝健反复叮嘱马塘浪村村干及朝屯群众,要密切监视山体滑坡情况,务必注意安全后,才带领突击队员们放心撤离。(南丹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