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故事|助农“酿出”甜蜜梦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吕晓艺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1日 18:44 打印

  今年谷雨前几天,梧州市纪委监委派驻思贤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周远章找到村里养蜂大户王河清,打算让脱贫户李伯从他这里引进两三箱蜜蜂,多一个增收途径。然而,王河清并没有爽快地答应,而是向周远章说起了“甜蜜的苦恼”。


  原来,王河清养了十来箱蜜蜂产出的蜂蜜,大部分靠的是在外打工的儿女和亲戚帮“带货”销售,他见销路不错,去年夏天决定扩大生产,将蜂箱增至40多个。由于疫情等原因,在外打工的亲人极少回家,慢慢增多的蜂蜜只能在村里或镇上圩日卖掉一些,大部分销售不出去,大大小小十几个塑料桶的蜂蜜在家里堆成了小山。眼见着今年春蜜开采快半个月了,可王河清家还有去年的200多斤冬蜜没有销路,村里的其他养蜂户也遇到类似困难。


  “养十箱几箱还行,扩大一些规模就难销了,小周书记,你年轻,从市里来的见多识广,可得帮我们想想办法啊。”说着说着,王河清都急得像蜜蜂那样围着蜂箱团团转起来。


  周远章打开手机上的“联系人”,“滴滴哒哒”打了好几个电话,然后找来矿泉水瓶装了王河清家的一点蜜蜂做样板,也顾不得天上正下着毛毛雨,“呼呼”地发动摩托车,就往百里开外的梧州城进发。


  “纯天然、无添加、口感润滑细腻、花香醇厚!”周远章把用矿泉水瓶装的蜂蜜带到一家长期经营农副产品的公司去,做起了“推销员”,一条一条地向公司负责人彭老板列出了“思贤蜂蜜”的种种优点,也讲了王河清等村上养蜂户遇上冬春蜜滞销的难题。


  “你们村的蜂蜜,是不是都用普通塑料桶存放?”彭老板品尝了周远章带来的王河清家的蜂蜜后,没有说要货还是不要,却提出蜂蜜存放问题,这让周远章心里一下子就七上八下起来。原来,彭老板是做了近二十年农家蜂蜜代销的老行家,他看见眼前的这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很紧张的样子,就赶忙解释说,用普通塑料桶临时存放蜂蜜没有什么问题,但遇到蜂蜜销路不畅的时候,最后还是将蜂蜜转移到瓦缸存放,这样保存时间长一些,蜂蜜质量也有保证。


  周远章也顾不得回村委的宿舍,带着彭老板的“瓦缸存放”“精致小包装”等建议,披上雨衣,骑上摩托车,就风驰电掣地往村里赶去。


  然而,当周远章带着“建议”回到村里跟王河清等养蜂户商量时,好几个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嘀咕:“蜂蜜还没卖出去,又得增加成本。”周远章想起乡下老家前几年进了一批做酸菜的瓦缸还剩下十几个,打电话给父亲讲明情况后,第二天他父亲就将十几个大瓦缸运到村里来。


  保质存放蜂蜜的问题解决之后,周远章又跟王河清他们几家养蜂户商量上网购买质优价廉的蜂蜜分装瓶子。很快,王河清家的200多斤冬蜜,黑榄树下李家的100多斤冬蜜,荷塘边林家的80多斤冬蜜,全部都变身一瓶瓶像大超市里的瓶装蜂蜜那样“颜值高”的产品,整整齐齐地摆放到了彭老板的农副产品经营部,并且不到大半个月就销售一空,顾客们纷纷回头称赞思贤村的纯天然蜂蜜“好”。


  “小周书记,思贤村今年的春蜜,我们公司全包了。”5月10日一大早,彭老板就打电话给周远章订货。周远章帮助村里的养蜂户解决了蜂蜜滞销难题后,王河清又带动了李伯等十几户脱贫户一起做起了“追花逐蜜”的养蜂人。(梧州市纪委监委)

 

梧州市龙圩区思贤村驻村第一书记周远章与蜂农王河清一起探讨如何把村里的养蜂产业做得更好。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