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丨驻村先“驻心”
“听说这个年轻的妹子刚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跑到我们这个穷乡僻壤,‘书呆子’会做群众工作吗?”
“带着个眼镜斯斯文文的,估计也不会说我们这边的瑶话、壮话,八成沟通都成问题咯……”
……
作为定向选调生,我被选派到大化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工作,2021年11月,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我到江南乡龙凤村开展驻村工作,深入基层一线锻炼。刚到村里,就听到群众议论纷纷,给我当头泼了一盆凉水。看着大家对我抱着质疑和观望的态度,心中的小火苗噼里啪啦燃烧起来,只有一个念头在脑海里回响:我要证明我能行!
初到村里任职,我选择从摸清龙凤村“底细”着手。田间地头、走组串户,遍访全村监测户、低保户,详细了解每一户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收入来源、主要困难、脱贫后生产生活情况。原来龙凤村地处典型的“石头缝里找土地”的石漠化山区,全村耕地636.4亩,人均耕地仅为0.22亩,且多为土地贫瘠的山地。沉痼的劳作方式加上落后的经济基础,使生活在这片山区的群众生活十分贫苦。虽然经过脱贫攻坚时期的数轮帮扶,村里监测户依然有27户,低保户180户,村集体经济薄弱、自然灾害多发、村民文化偏低等诸多问题仍是阻碍龙凤村发展的因素。
“驻村先‘驻心’,人常走情常亲,走心才能与群众越走越近。”在一次入户走访返回村里的途中,驻村第一书记覃刚大哥发自肺腑地跟我分享了他的驻村感受。他说,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解决,真正做到人在心在,做到“驻心”,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
覃刚大哥的话犹如醍醐灌顶,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到村任职一个月后,我深深地体会到,群众心里有杆秤,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帮群众做件实实在在的事。
“我哥扣留了我们半年的低保。”
在我帮扶的监测户韦大哥家中,他向我反映了这个问题。与他详细交谈了解到,韦大哥与两个孩子跟父母、哥哥一家同户,每月农村低保金均打到户主哥哥的账户。自从兄弟俩因抚养老人的问题发生了纠纷,哥哥便扣下韦大哥和两个孩子的低保金。
“我平时在乡内打零工,收入不稳定,两个小孩在上小学,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低保金对于我们家无疑是雪中送炭,被扣留,我们的日子更加艰难了……”
在了解事情的原委后,我和村干部多次上门调解。起初,韦大哥的哥哥态度强硬,闭门不见,闭口不谈低保金的事情。见我们确实是真心地希望解决兄弟间的矛盾,他的态度才有所缓和,拿出凳子让我们坐下,心平气和地交谈。
“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现在老人跟我住在一起,他没出钱没出力,每次都说没钱,态度还非常恶劣,我心里窝火……”韦大哥的哥哥终于把憋在心底已久的话倒了出来。
在沟通过程中,我发现,他并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因为俩兄弟都不愿意退让,才造成这样的局面。
通过认真“把脉”,我们终于找到“症结”所在,对“症”开方解“心结”。
我们分别找兄弟二人做思想工作,再让他们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沟通交谈,最终两人终于达成一致,韦大哥同意每月支付老人的赡养费,而哥哥也答应把扣留的低保金还给弟弟。考虑到韦大哥常年务工不归家,为保证资金安全合理使用,我们联系到孩子的班主任,由他代为保管,保障两个孩子的正常生活。
以前常听说“年轻人要自找苦吃”,但总是感觉体会不深,无法真正感同身受。直到我来到龙凤村驻村,真正融入群众中,给自己“找苦吃”,我才真正明白其奥义所在。基层是一块试金石,只有沉下心、鼓足劲,千方百计为百姓排忧解难,在这个熔炉里经受锤炼,“动心忍性”,方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要弯下腰沉下心接‘地气’,才能成‘大器’。”“五四”青年节的这一天,我在驻村日记里写下了这句话,作为“五四”青年节送给自己的礼物。(大化县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