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专项监督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这些天,宾阳县武陵镇桃源村地蚕种植点的五百亩地蚕花陆续绽放,娇艳的花朵组成一片花的海洋,沁人心脾的花香飘散在整个村庄。据悉,这座花香四溢的小村庄地蚕花亩产值15000元左右,带动就业100余人,靠着这份“美丽”事业,村民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生活像花儿般灿烂。
几年前,桃源村只是一个普通的乡野小村庄,属于集体经济无收入、村庄无建设、资源无开发的“三无”村。可如今,桃源村以花为媒发展“花经济”,同时发展澳洲坚果、中草药等多种乡村产业,同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示范建设等,摇身一变成了“美丽”村,村集体、村民收入也实现了双增收。这其中,武陵镇纪委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贴身监督优势,指导桃源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对集体资产使用、工程项目建设、采购的程序和实体内容及时跟进监督,检查“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情况26次,及时提醒村组干部依纪依规履职尽责。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违纪违法和群众信访举报情况。
今年以来,宾阳县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强化对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不断推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引领群众走向共富之路。
保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群众生活富裕,规范“三资”管理是基础。为此,宾阳县纪委监委一方面建立班子成员联系指导镇纪委工作、“室组地”协作联动两项工作机制,运用“蹲点式”“点穴式”等监督方式,探索运用提级监督,监督力量下沉,通过紧盯政策落地、资金运行、项目运转以及基层政策的执行者、惠民资金的分配者、集体“三资”的管理者,找准权力运行高危环节和问题易发频发根源,督促镇纪委和“三资”监督管理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监管责任,靶向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坚持政治巡察定位,将“三资”管理作为巡察监督重点,通过巡镇带村、直接巡、专项巡等方式,查问题、提建议、促整改,督促有关党组织履职尽责,推进“三资”管理规范化。
在县纪委监委的指导和督促下,各镇通过创新管理机制,促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黎塘镇实行“挂图监督”,从“三资”管理、涉农惠民补贴资金发放、工程建设等6个方面厘清村级小微权力事项范围和实施主体,列出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切实把村级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促进村组干部廉洁规范用权;新桥镇围绕“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财务管理、村内工程项目、村组干部纪律作风等工作,将上级部署落实、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对象履职用权等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制作村务监督记录表,每一项都有时间、内容、数据、反馈等明确要求,有履职“宝典”在手,村务监督委员会“照单”履职,监督工作不断走向精准化。
严管资金是保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而拓宽路径则是提高发展速度的关键。聚焦提质增效,宾阳县纪委监委以作风建设为引领,督促纪检监察干部积极入村走访调研,在摸清村集体各类资产资源“家底”的基础上,推动责任部门主动作为,集思广益创新多种发展模式,盘活做大村集体资产。截至目前,全县23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已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2620.141万元。(宾阳县纪委监委)
编辑:刘亭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