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心如水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刘梦云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5日 17:33 打印

  “臣心如水”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郑崇传》:“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意思是臣子的心地纯净如水,形容清正廉洁或为人清静自如。

 

  郑崇是“郑履”故事的主人公,《汉书·郑崇传》记载“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郑崇为尚书仆射,屡次求见谏争,脚步声已为汉哀帝所熟悉。后世以“郑履”美称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人。

 

  汉代时期,郑崇担任郡里的文学史一职,后来官至丞相大车属。据《资治通鉴》记载,汉哀帝想要敕封祖母傅太后的堂弟傅商,郑崇上书谏阻说:“现在傅太后的两个亲弟弟已封侯,傅皇后的父亲也已经封侯。再封傅商为侯,这是违背朝制、违逆天意人心的。”傅太后对此十分生气。

 

  郑崇不满汉哀帝过度宠幸董贤而进谏,因此罪上加罪。郑崇手握重权,说情请托者甚众。哀帝斥责郑崇,说:“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郑崇坦然回答:“臣的门庭宾客云集如闹市,臣的内心清澄明澈如水,请皇上予以勘查。”寥寥数语,表明了这位封建时代重臣清正廉洁的从政意识。

 

  苏轼诗有“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李商隐文有“汉庭曳履,犹忆郑崇”,杜甫诗有“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皆是赞美郑崇敢于谏争、为官清正。

 

  古人喜欢借物喻志,水的秉性是清明宁静,用水来比喻其为官清正,用水来衬托其清廉奉公。“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是明代官员薛瑄的至理名言。薛瑄提出“居官七要”说,其中第一要就是“正以处心”。居官二十余年,薛瑄修德守身,勤政爱民,堪称为官“臣心如水”的表率。

 

  薛瑄任广东道监察御史期间,负责管理监督湖广银场,银场多处银矿管理混乱,贪污成风,亟待整治。薛瑄以“此乡多宝玉,切莫厌清贫”自警,依法严惩贪污受贿者,府县秩序井然。在任三年,薛瑄未回过一次家,离任时两袖清风,民众夸赞,留世芳名。

 

  今人观郑崇如水之心、薛瑄守正之心,皆是自古崇廉向善、清廉如水的思想体现。毋庸讳言,古人国君一体,封建时代的“臣心”有忠君的成分。对应到党员干部身上,以清为美,以廉为荣,“臣心如水”当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南宁市纪委监委)

编辑:刘亭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