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古代清官廉吏|吕璜:忠于职守 廉政勤政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麦祥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5日 15:46 打印

  吕璜(1777—1838),字礼北,号月沧,广西永福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进士,历任浙江庆元、奉化、镇海、山阴、钱塘等地知县,后升任杭州海防同知,时称循吏。晚年归广西,讲学于桂林榕湖、秀峰书院。为广西五大桐城派古文家之一,著有《月沧文集》《初月楼古文绪论》等。


  忠于职守,踏实做事。吕璜在庆元当了一年多县官,他踏踏实实地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初到庆元时,境内明抢暗盗、偷物劫货成风。稻谷成熟时,很多地主都会派人抢劫佃农田间粮食。他上任后,首先公告禁止:对盗抢财物者,务必严惩;再抢割佃农稻谷者,上枷关押一个月,再酌情赔偿。他在县里一边安排赈灾,一边加紧查访,惩处案犯。一时间盗迹灭绝,地主遂不敢再妄动,社会治安好转,百姓安居乐业。


  公正廉洁,重视人才。吕璜对老百姓的诉讼,认真审理,及时判结,人们称他为“神宰”,所审判的公案不下一千多件,都办成了证据确凿的“铁案”,没有一件能翻案。他对属下官差管理严格,经常坐在衙门内堂侧,查察他们有无营私舞弊,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就要查个水落石出,依法追究他们的责任,从而使“猾徒敛迹,几于无讼”。吕璜每办一案,必明察暗访,亲自实地调查,亲自审核,弄清事实才决断。任奉化、镇海、山阴、钱塘四地县令时,他“所断千余狱无能翻异者”。吕璜还十分重视培育人才,原本育英、储英二庄田租是给赴省、赴京参加乡试、会试的考生作资费的,可长期以来被人侵吞,有名无实。他到任后立即动手清理,修订规定,使考生真正得到实惠。此外,吕璜还捐出俸银一百余两,买了大坂洋田五十余把(六把为一担,一担半合一亩),作为考生的赶考经费。吕璜在庆元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令出必行,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整饬剔蠹,一心为民。广宁(今浙江宁海)、象山两县沿海南田数万亩,土地肥沃,大旱不枯,渔盐谷利丰厚。明朝时,为了屯兵防御倭寇,封为禁地,当地百姓长期流徙无业。到了清朝,海事渐平,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农民纷纷破产,被迫私自到南田开垦。统治阶层主张严惩这些违禁农民,吕璜在钱塘县受命调查这困扰了清朝一百八十多年的“南田案”,经周密的调查了解,他力排封禁说,并作《南田驰禁议》三篇呈送巡抚帅仙舟,详述了南田可以开垦的理由:“化贼为民,民皆有籍,不致重糜国币。”南田终于弛禁,上下合情,皆大欢喜,也使海滨百姓免遭一场灾难。


  建设书院,充实藏书。吕璜十分注重书院藏书建设,晚年,吕璜罢官回乡,将其多年所收藏的万卷书籍一同带回了广西,充实了书院的藏书。吕璜受聘为经古、秀峰两书院的山长,使他的藏书得以实现其价值,成为培养经世之士的源泉。吕璜清楚地知道,仅从理论上传授难以完全阐明桐城义法的精妙,多读古文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广西向来藏书不丰,加上古文学习少人问津,这方面的书籍更是匮乏。因此,吕璜回乡时,自愿将宦游十多年间辛苦积聚的万卷藏书,充实书院的书架,这大大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吕璜为人刚正,耻于溜须拍马、投机钻营,不与奸人同流合污,因而得罪了不少权贵。在道光五年(1825年)因会检德清县蔡氏尸骨不合实情的案子,被迫罢官,搜其行李,仅有十余箱书籍,真是难得的清官。(苍梧县纪委监委整理)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