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区:传承家风家训 推动清廉乡村建设
“这里的清风化雨廊、村史室、家风家训门牌都是廉洁文化的生动元素,每一个角落皆自成一道‘廉’风景,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又传播了清廉南宁建设的正能量。”
4月25日,南宁市纪委监委第六党支部、兴宁区纪委监委机关党支部和宾阳县纪委监委机关党委在南宁市兴宁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党建引领+清廉南宁建设 传承家风家训”主题党日联建活动,40多名党员干部纷纷在“知青楼”、清风化雨廊等“网红”打卡处驻足,对文化教育基地的构思和细节纷纷点赞。
“兴宁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抬头俯视都是‘廉’景,我们党员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清廉文化的熏陶。有质感、有温度、有实效的党建活动,让党员真受教育、真受感动、真受鼓舞。”兴宁区纪委监委年轻党员韦世山表示。在一楼的家风家训馆,党员们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相关要求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司马谈等古代名人传扬至今的经典家训和苏缄等曾在南宁任职的古代清官的事迹,仔细阅读三塘镇那井坡村民家训、五塘镇沙平村滕氏家训、昆仑镇村规民约,畅谈自己的感想和感悟。在党旗前,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
今年以来,兴宁区不断强化清廉乡村建设,深入挖掘各村屯红色资源、历史典故、文化遗产、村规民约中的廉洁文化元素,按照清廉乡村“一村一品”的建设要求,在各村屯主干道两旁和公共场所打造廉洁文化阵地,将清廉文化、家风家训、民风民俗、民生监督等内容融入村民们日日见得到、用得着的村居文化场所当中,绘就文明乡村“清廉”图景。同时,围绕解决基层监督面宽点弱、监督力量分散等问题,兴宁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专责监督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联系机制、加强阵地建设、建立权力清单等10项工作举措,不断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向村(居)延伸,以“廉”建设助力村民群众提升幸福指数。
“我们以建设清廉乡村为契机,构建兴宁特色大监督格局为抓手,深入村组一线、田间地头,靠前监督、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为深化和丰富清廉乡村的建设内涵,兴宁区纪委监委搭建起了“班子成员+‘室组地’”的协作联动体系,聚焦农资稳定、技术服务、产销对接等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整合监督力量、凝聚监督合力、创新监督方法、提升监督质效。深入实施“一月一作风督查”制度,持续纠治“昏庸懒散拖”等“四风”顽疾。今年以来,对乡村振兴等领域工作中担当实干、作风优良、勇于奉献的54个先进典范进行通报表扬,从压实责任、强化监督、纠风鼓劲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力量。
“文明乡风是清廉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我们将着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文化,培育崇德明理的文明家风,以良好家风推动清廉建设。”兴宁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南宁市兴宁区纪委监委)
编辑:刘亭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