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1963年4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团三营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就是对好八连官兵的真实写照。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1963年建军节之际,毛泽东同志创作了这首《八连颂》,赞扬“南京路上好八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社会情况仍然十分复杂。八连于1949年6月进驻上海市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那么,在当年有““十里洋场烟花地””之称的上海南京路,八连是如何做到“拒腐蚀,永不沾”的?
八连的前身是华东军区于1947年8月组建的一个普通连队,队员均来自胶东贫苦农家的子弟。1949年6月,上海刚一解放,该连即被改编为三营八连,进驻上海南京路。
初来乍到,这些来自农村的年轻战士尚能严格保持军中作风,但时间久了,天天面对十里洋场的浮华,有些战士不禁开起了小差,对歌厅、影院出双入对的摩登男女心生艳羡。一些战士开始模仿起了“小资情调”:有人拿出积蓄到国际饭店“开洋荤”,有人到价格不菲的高级理发店理发,等等。
无论连队在生活上还是在“香风扑面”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引起了八连首任指导员张成志的注意。于是在党支部会议上,他严肃申明:南京路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来到这里就没有退路了,全连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绝不能吃败仗。随后,连队及时展开了反腐蚀斗争,开展思想教育,纠正不良作风。
一番整顿下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八连战士们的思想觉悟得到提升,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将“两个务必”铭记于心。时刻谨记并实践着“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箴言。之后,官兵们每天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入城公约十大守则》,逐渐恢复了本色,守住了初心,做到了身居闹市却一尘不染。
腐蚀和反腐蚀斗争长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积极投身清廉广西建设,像八连战士抵御扑面而来的“香风”那样,对金钱、美色和奢靡生活等各种诱惑保持高度警觉,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在作风上返璞归真,提高党性觉悟,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梧州市纪委监委)
编辑:林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