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绝命后卫林景云
林景云,男,1902年8月13日出生于广西南宁市良庆区缸瓦窑村,汉族,中共党员。他早年投身革命,为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不懈奋斗,1930年3月22日牺牲,年仅28岁。
1926年春,林景云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广西分校,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南宁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他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通缉,遂转入农村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由于所居之处为邕江畔,林景云父亲的“如盛”号渡船成了中共地下党隐蔽的交通工具,林景云、莫峻峰、唐光天、雷献廷等中共党员和“农运”领导人经常在船上秘密接头开会、传递情报、运送物资。
1929年7月,林景云被党组织派往广西警备第五大队任连政治指导员。同年10月,参加邓小平等领导的南宁兵变。接着,他离开家里年迈的父母和年轻的妻子及年幼的女儿,奉命与战友率领先头部队秘密押运武器前往龙州,做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从此,林景云再也没有回过家。他到龙州后,参与组建第五大队第三营新兵工作和平叛蒙志仁叛变的战斗,扫除武装起义障碍。
1930年2月,林景云参加由邓小平、李明瑞等领导的龙州起义,任红八军第二纵队第一营指导员。同年3月20日,他参加龙州保卫战,率部掩护军部、驻守龙州的部队及后勤人员向凭祥撤退。3月22日,他率领300多人与数倍于我军的武器精良的敌人浴血奋战近3个小时,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红军伤亡惨重。在此危急关头,他带头留下殿后,和卫士排长谢德成等33名战士组成敢死队,誓死阻击强敌。当血战开始,阵地只剩下林景云、谢德成两人时,林景云掏出怀表一看,已经完成了军部交给他们的狙击敌人的任务,即向平而关方向撤退。撤退途中,林景云不幸中弹负伤被捕,他英勇不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被敌人杀害前,林景云高呼:“红八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之后,人们只知道林景云牺牲了,但那场战斗的详情无人知晓,就连林景云的尸骨也了无踪影。直到2009年,龙州鸭水村村民梁炳聪向龙州起义纪念馆递交了一份其父亲的口述记录材料,当时战斗的细节才得以揭开,林景云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事迹终为世人所知。原来,梁炳聪的父亲梁玉汉原名谢德成,是林景云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唯一见证人。当时,谢德成幸运逃过一劫,后因种种原因,化名为梁玉汉在龙州八角乡生活。直到1978年3月22日凭祥阻击战48周年纪念日,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的谢德成,在病榻上口述了一份回忆录,详细讲述了那段历史……
1930年3月22日下午3时左右,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战斗,33人的阻击队,只剩下林景云和谢德成二人,但他们被敌人围追堵截,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林景云当机立断,烧掉了身上携带的机密文件、人员名单、书信、证明等,语气严肃地对谢德成说:“我是共产党员,我不能走,如果我们俩能活着出去,我给你当火线入党介绍人。如果我出不去,你有机会见到我家人,就跟他们说我没有丢林家的脸。”说完掏出5块大洋给谢德成,交代他留3块大洋当路费,另2块大洋替自己交党费。在突围中,谢德成被子弹射中晕了过去,醒来时已经不见林景云的踪影。此后一生,谢德成一直未放弃寻找林景云,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小儿子梁炳聪继续寻找。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林景云的遗骸于2009年被找到。如今,他长眠在崇左市龙州县鸭水村。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林景云不惧牺牲,无限忠于党和人民革命事业,具有崇高的革命精神品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学习林景云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崇高品德,用他高风亮节的精神激励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为党旗添光彩。(南宁市良庆区纪委监委 整理)
编辑:刘亭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