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古代清官廉吏|李燕昌:敢于担当 囊无私积
李燕昌,字介眉,生卒时间不详,是北流市清湾镇侯山村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科进士,在进士榜上的排名是第三甲第22名。他历官户部郎中、员外郎,安徽颍州知府,是一位非常清廉的从四品官员,其去世时囊无私积,可见其为政之廉洁。
刻苦读书 手不离卷
李燕昌幼时性颇迟钝,在诗书传家的家教和前辈刻苦攻读的榜样作用下,耳濡目染的李燕昌深知只有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因此,虽然不聪慧,他却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能够对自己高度自律,严格要求,刻苦读书,常常是手不离卷,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或者外出行走的路上,李燕昌的手里总是拿着一本书,不时翻看背诵,由于沉迷看书,经常闹出忘记走路,或者走着走着就摔跤的笑话,极为狼狈。但他从不把这些当回事,依然日复一日地沉浸在书海之中。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李燕昌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弱冠补弟子员,不数年登贤书,连捷成进士”。
履职尽责 勤勉负责
李燕昌中进士后,钦点为户外部主事,历官户部郎中员外郎,简放安徽颍州知府。户部是主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的部门,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员外郎属于正五品官员,知府是从四品官员。在任职户部主事期间,兼任贵州司行走职务,其时,他发现一些官员歪曲法律条文,从中舞弊徇私,于是,他每日都亲自查看复核相关的账簿和出入的数目,使那些徇私舞弊的官员再也无机可乘。李燕昌的勤勉与负责精神,得到了上司的肯定与器重,对其工作能力刮目相看。
书院讲课 倾囊相授
李燕昌在京城任职几年后,收到父亲病重的家书,他即告假回乡去照顾重病的父亲。不久,父亲去世了。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后,李燕昌丁忧在家(丁忧: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后的丧假制度)。作为本县进士、京城官员,他自然受到书院的关注。于是,他在县官、书院主持的邀请下,到县里最大的书院—铜阳书院里担任主讲,为学子们上课。李燕昌倾囊相授,使学子们受益匪浅,很多学员在他的指导下,学识猛进,作文赋诗更有方法,参加科举考试都获得了好的成绩,有的还成了举人。李燕昌在铜阳书院担任主讲期间,要求极为严格,学风极好,为铜阳书院注入了一股严肃、认真、上进、好学的学习风气。
为官清廉 囊无私积
假期满后,李燕昌回京复职,被提拔为户部员外郎,并兼任多种职务,“起复后转员外郎升郎中兼井田科,则例馆捐纳房等差,随派监修太学”。其职务多,工作也十分的繁忙,但他能够应付自如,尽职尽责,敢于担当,认真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由于他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认真履行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在工作考核中,他的工作业绩与品行都被评为一等。李燕昌再被提拔,授安徽颍州府知府。但不久却因劳累过度而积劳成疾,突发病而亡,其卒时年仅四十九岁。其去世后,人们从他的遗物中,竟找不到一件像样的东西,其囊中更无私积,真是一代清廉之官。
李燕昌一生也写了不少的诗文,其文笔清新洒脱,衔华佩实,文采极好,可惜的是流传下来的文章极少。(北流市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